分众理论视角下高校党外青年教师政治引导探析

2018-11-17 04:46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大棚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理论政治

◇ 文/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大棚

进入新时代,在社会转型期和市场化环境下,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和行为差异化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对其开展政治引导工作势在必行。从目前高校开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看,高校对于党外青年教师的政治引导还基本停留在总体特征把握和宏观对策分析层面,对微观层面的群体之间的差异化揭示和分众统战的精准策略分析,还略显不足,统战的实际效果还尚未达到预期。分众理论的提出及其阐释的理念、原则、方法和要求,则为我们探究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的政治认同差异化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拟就分众理论在党外青年教师政治引导中的应用及实施策略问题展开探讨。

一、分众理论的内涵及要求

分众概念由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20世纪70年提出,最早出现在传播学中。传播中的分众是指“传播主体对不同对象用不同方法传递不同的内容”[1],其中分众对象“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2]。分众传播则是传播主体运用先进的媒介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特征的社会群体进行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传播的方式为“点对点”,分众群体兼具个体和社会属性,群体的个性要求、兴趣、爱好、动机则表现为差异性特质等方面。后来,分众传播概念被运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活动中,期间逐渐形成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范式分众理论。现在所说的分众理论,其内涵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针对不同群体的特征、思想、行为和要求,制定不同的方案和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3]亦如马克思所言:“我们的阐述自然要取决于阐述的对象。”[4]面对大众对象,进行区分的最好方法和理念,就是要根据不同的群体采取差异化的分析原则,即使对待同一群体,也要视不同的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

分众理论对我们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注意把握分众普及方法的关键环节和着力点,在运用分众理论时要坚持差异化原则,在深入了解大众时要进行科学细致的调查研究,对不同的对象要层层分析,分层次、分步骤、分类别地实行多样化的载体和手段,满足其不同的需求。

二、分众理论应用于高校党外青年教师政治引导的可行性

基于对目前高校党外青年教师政治思想行为的表现及存在问题的审视,分众理论比较契合于高校党外青年教师政治引导的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1.从理论层面看,党外青年教师表现出的政治思想差异为分众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条件。高校党外青年教师来自于不同专业、知识背景和研究领域,对我国的国情、制度、政策、政党的了解和认识程度有所差别。一般从事政治学、哲学、党史学、法学、政党学、制度经济学等法政类专业研究的党外青年教师,对于我国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的认知较深,而主要从事语言学、外语、管理学、会计学等非法政类和理工类专业的党外青年教师对于我国政治情况的了解就比较薄弱。这种因专业、知识、背景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党外青年教师,他们对国家政治认同的态度也就产生出不一样的特点和结果。因此,高校党外青年教师自身展现出的这种政治思想特征的差异性,为分众理论的推行提供了可行性条件。

2.从现实层面看,党外青年教师存在的政治思想行为方面的问题需要用分众理论加以解决。据目前统计,我国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高校教师的六成以上,其中党外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较高,达50%以上。总体上讲,高校绝大部分党外青年教师,其政治思想、政治认同、政治行为积极健康,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支持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帮助学生成长进步,为国家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但也有少数党外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行为方面存在政治信仰不坚、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政治认同弱化、服务意识不强、师德言行失范等问题。如有的教师不关心国家大事和政治社会发展,只热心学术科研,认为国家的前途与自身无关;有的教师在价值取向上崇拜西方价值观,崇尚金钱至上主义,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有的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强,集体主义观念缺失,奉献意识不足,功利化思想浓厚;有的教师不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更加注重个人利益,为了获得更多财富,脱离高校流动到社会其他行业;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肆意抹黑党和国家,其言行突破社会底线,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等等。综上分析可见,新时代高校党外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和行为方面表现得更为多元、差异,如果能因势利导发挥积极作用,就可以使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如果引导不当,其言行就会对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构成破坏作用。针对党外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高校统战工作必须改变以往的“单一化”思维和“一刀切”模式,注重党外青年教师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对不同领域的专业教师采取不同的分众统战方法和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政治引导的实际效果。

三、高校党外青年教师政治引导的分众策略

为了从微观视角进一步探究高校党外青年教师政治思想行为的差异化问题,根据分众理论的原则要求和党外青年教师群体的专业结构特点及政治认同的差异程度,本文把高校党外青年教师分为法政类、非法政类和理工类三种教师类型,并对每一种教师类型的政治思想特征和政治认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1.对法政类党外青年教师,要注重人文关怀与现实问题解决。这一类型的教师群体,由于长期从事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等教学科研工作,其政治思想比较过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较多,对国家的制度体系认同度较高,因此相对于其他两类教师,这一类型教师群体的政治引导比较容易。但是,这一类型党外青年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比较突出,如工资待遇低、生活上比较困难、科研经费较少、政治参与机会不多等,这些都会给法政类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带来波动,不利于其工作和身心发展。高校统战及相关部门,应建立联系渠道,积极关心和帮助他们,从现实需要出发,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创造多样化平台,积极为党外青年教师创造政治参与的条件。

2.对非法政类党外青年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与利益引导。这一类型的教师,主要从事经济、外语、中文、会计、管理等教学科研工作,其中有些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与法政类党外青年教师相比,这一类型的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党史和国史的了解、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相对薄弱,其政治理论水平有限,对国家制度体系的认同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有待提高。此外,非法政类教师在思想行为方面,更倾向于个人化、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些思想行为若通过课堂教学表现出来,可能对学生的价值思想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高校统战部门在党委领导下,可联合其他部门、院系为这类青年教师定期举办思想理论学习班,邀请国内权威理论专家来班讲座,引导和增强他们对国家政治制度体系的认识,澄清其思想困惑,坚定“四个自信”。另外,学校也要从他们的生活、工作、政治参与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工资待遇和科研资助力度,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出国深造学习,选拔其中优秀教师参与到学校事务管理中。

3.对理工类党外青年教师,要开展政治理论与实践教育。理工类党外青年教师,主要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技术人员,多数具有留学背景,思想开放自由,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较大,对于国家的制度、理论和历史了解不多,其政治观念和政治底线意识较弱,虽然他们平时关注国内外新闻,了解一些热点事件,但缺乏系统深入地探究。理工类教师受市场化影响较大,思想行为方面呈现出务实、利益、效率、公平的特点,在教学科研之外创业、兼职较多,功利化思想比较浓厚。加强对这类教师的政治引导,高校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对其进行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开展党史和理论专题讲座,邀请党史专家和理论专家授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从情感上打动他们,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和国家制度体系的认同;另一方面也要带领他们参加实践服务,参观革命遗址、革命陈列馆,使其感受革命先烈的事迹,了解多党合作的发展历史,增进对党和国家的历史、制度、理论、道路的认识。同时还要为这类教师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发挥其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和服务社会的政治效能;积极为他们的教学、科研和创业提供条件,发挥其聪明才智。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理论政治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