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泽娟
摘 要:石嘴山市于2014年5月被列为水利部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在黄河来水减少和人口增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本文分析了石嘴山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建设;贺兰山东麓;石嘴山市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236
石嘴山市于2014年5月被列为水利部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借助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契机,立足石嘴山市作为黄河流域和西北干旱地区的城市,水资源和生态承载能力脆弱的实际情况,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发展体系,打造具有典型特色的沿黄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璀璨明珠。
1 主要做法
1.1 多措并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和石嘴山市经济结构調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举措,与各县区签订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责任书,分解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和取水管理;制定了《石嘴山市地下水超采区压减开采量实施方案》;开展新建取水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把水资源决策关口;严格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减少入黄污染负荷,落实严格的企业减排治污主体责任,对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每年开展1次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划定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出台了《关于加强石嘴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工作方案》(石政办发[2015]30号),2016年石嘴山市人大将《石嘴山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作为石嘴山市的第一部立法。
1.2 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水保障体系
按照“以水定需、以水定城”的原则,编制了《石嘴山市水资源配置规划》,为今后经济发展提供依据;立足石嘴山市的区域功能定位和生态环境定位,针对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开展引黄水、山洪水、地下水、农田退水、中水五水联用,打造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的立体水网,基本建成“蓄排联合,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水资源统筹调配和高效利用体系。
1.3 强化节约用水,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
积极主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序推进行业节水。开展了黄河水水权确权工作,同时以实施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为抓手,改造排水沟道,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灌区渠系配套与沟道清淤、节水改造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稳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从2015年1月1日起在石嘴山市范围内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以经济杠杆推进城市生活节水;印发并落实《石嘴山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职责,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的载体建设,逐步提高节水型公共机构的覆盖率,获得了自治区级节水型城市称号。
2 主要成效
2.1 生态效益
通过水环境减污限排综合整治行动、沙湖和星海湖为中心的河湖湿地栖息地建设、水系连通工程及退耕还林还草、盐碱地改良排水等工程,全面改善河湖水质、农田生态环境,构建稳固的石嘴山市生态屏障,确保重要生态区位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生态安全。
2.2 社会效益
通过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措施、水体生态修复,改善城市水体环境质量,构建稳定健康水系。通过水文化传承与水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提升公众的城市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规范意识。加强生态绿化,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城市品味和石嘴山市整体形象。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并全面提升公众水福利。
2.3 经济效益
显著提升城市防洪排涝等安全保障级别和水环境总体状况,显著降低洪涝灾害、水污染事件以及相关社会事件所带来的资金损失和风险成本。通过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增大了城市周边发展空间,使土地得到增值,促进了房地产等产业发展。水环境治理和水安全保障带来的潜在风险成本降低,推进健康涉水产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3 主要经验
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作方案以市委政府两办文件下发。以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为突破口,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提出了“产业、民生、生态”3大转型和“开放、富裕、和谐、美丽”4个石嘴山建设,制定了《美丽石嘴山市建设实施方案》。以项目建设,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推进以构建多水统筹联用为目标的水调配体系、建设以山水林田系统保护为举措的水生态体系等6大体系为主的主要任务;全面完成以多水联用水源调配网构筑行动、健康优美水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等6大行动工作重点;统筹推进以沙湖-星海湖连通为中心的水系连通水资源综合优化利用工程、石嘴山市北武当河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等十大示范工程。
参考文献
[1]薛林琳.西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6(1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