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雅
摘 要:區域活动是为幼儿创设的自由活动,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活动内容、材料、伙伴,通过自身的操作与物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区域的设置要紧紧围绕主题活动目标,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具有探究性、引导性、紧扣教学目标。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活动;策略;探究性;引导性;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9-0072-01
区域活动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幼儿无须受到自己要与集体同步的“约束”,体现了开放、宽松、自主等特征。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由交流,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活动,在游戏中学习。
一、区域活动的性质
区域活动是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在向幼儿传授新的教学内容时,不能照顾到每个幼儿的需求,这时,可在某一区域对幼儿进行指导,其余幼儿在其他区域活动。教师指导幼儿学习后,可以让幼儿轮换区域,使每个幼儿都享有教师指导的机会。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集体教学活动时间有限,教师虽然设计了“主题活动”内容,但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各种手段和材料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必须在集体教学后,利用其他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在相关区域中对在课堂上未完全了解掌握的知识进行学习。
二、区域活动的作用
区域活动是实现主题活动的重要途径。一个主题活动的实施和完成要看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教育目标,看通过活动,幼儿有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有没有获得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发展了哪些技能。有的目标设计后,可以通过集体教学形式来完成,如认知、情感、动作等,而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自主能力则需要通过区域活动来实现。例如,玩角色游戏“超市”,幼儿在游戏中会商量如何分配角色,如何选购商品,如何介绍商品,该怎样遵守超市的规定。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的个体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没有心理压力,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快乐的性格。
区域活动有利于因材施教。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为了照顾大多数幼儿的需求,而容易忽略能力差和思维活跃的幼儿。开展区域活动能弥补集体教学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师对能力差和思维活跃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三、区域活动的设置及材料投放原则
1.区域设置要紧紧围绕主题活动目标
教师在设置区域时,要充分体现主题活动目标,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内容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教师要对各项活动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对幼儿的发展能力及现阶段的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以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所达到的目标来设置区域。
2.区域材料的投放原则
第一,区域活动材料应具有探究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增加或更换活动区的材料,以激发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区域活动材料应具有引导性。教师所投放的材料应具有引导作用,可为幼儿投放一些半成品,引导幼儿进行制作。第三,区域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教师要通过各种材料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主题活动内容。第四,区域材料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感兴趣和可操作的材料,使投放的材料具有层次性。
3.设置区域要有年龄性
区域活动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来设置,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不同,如小班幼儿喜爱模仿,娃娃家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而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发现探索,科学区、益智区是他们喜欢的区域。
4.设置区域要相互支持
各区域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一个区域的活动,可为另一个区域服务。例如,幼儿在表演区表演木偶剧《火焰山》时,所使用的芭蕉扇、金箍棒、头饰等都是在“美工区”中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完成的。
5.设置区域要注意空间的利用
设置区域的形式要多样化,以封闭和半封闭为宜。要将吵闹区与安静区分得相对远一些,以免相互干扰。要扩大建构区和表演区的活动空间,使幼儿玩得更充分。
四、区域活动中的指导
教师要了解幼儿的表现和需求,从客观实际出发,采取恰当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要注意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是否便于幼儿操作。如果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教师就要及时调换,为幼儿提供感兴趣、可操作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以“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如果只让幼儿自己在区域中活动,教师不作任何参与,就会降低幼儿探索兴趣。而教师适时参与活动,能给幼儿鼓励,促进幼儿积极探索。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针对某一个区域活动进行指导,使教育目标落在每一个幼儿的身上。也可以对认知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总之,教师要以一名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区域活动,并给予幼儿以指导和帮助,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莉.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创设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张新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