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德国教育

2018-11-16 10:52凌天恒
中学生天地(B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理实践性德国

凌天恒

Waldorf中学坐落在米尔海姆市Eichbaum站附近,每次坐地铁经停这里,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上车或下车。他们看上去年龄跨度很大,有的还无比稚嫩,有的已人高马大。了解德国教育体制后才知道,德国的小学实行4年制,小学生毕业年龄也就在10岁左右。随后他们将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开始长达6~9年的中学生涯。

从小就要对未来负责

德国的小学毕业生将根据个人成绩、自主意愿和教师建议,开始中级教育的初级阶段,并分流到几种不同类型的中学里:(1)学制6年的职业预科中学,毕业生往往从事较为底层的工作,诸如超市收银员、环卫工人等,没有大学入学资格;(2)学制6年的实业中学,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Ausbildung(技术培训),经历2~3年的培训后正式上岗,从事诸如理发师、银行职员、文职秘书等方面的工作,他们同样没有大学入学资格;(3)学制9年的文理中学,学生将在11年级时进入中级教育的进阶阶段(又称为文理中学高级部),读完文理中学13年级并通过Abitur(高中毕业会考)后,自主申请进入德国高等院校就读;(4)包含以上三种类型的综合性中学,给予学生在中学期间再次努力、重新选择的机会,近年来,综合性学校以其灵活性深受欢迎,规模越来越大。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头疼,德国中学教育体制的复杂性,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见的。德国儿童从小就要对未来负责,10岁开始进入不同层次的中学学习,命运也从那时开始悄然改变。

成绩较好的德国小学生通常会选择去文理中学就读,这是通往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但也并不绝对,如今愈来愈多的文理中学毕业生选择直接进入职场实习、接受职业教育。经验丰富的蓝领工人,依旧能收入颇丰,生活体面。

一件小事让我对德国蓝领技术工人印象颇深。我居住的顶层套房建于上世纪70年代,搬入后发现,卧室那老旧的窗户根本无法抵御冬季的严寒。房东特地预约了工人上门更换窗户。初次来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穿着整洁的工作服,进门与我问好握手,随后拿着工具认真测量,把数据记录在排版严格的表格上,并与房东签署了条款详细的安装合同和后续质保条例。来安装窗户的是两位年轻工人,他们体贴地给卧室的床铺上了防尘罩,利落地换完两扇窗户后,又仔细清理了卧室地面的垃圾,才向我友好告别。期间房东太太特地准备了咖啡和点心,向他们表示感谢。由此,我深切认识到德国人对自身职业的负责和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没有大学背景并不难以启齿,人们依据自身的特点与兴趣来确立自己在社会的立足点,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做一个德国大学生

历经半年克服语言关,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攻读经济信息学专业认知与多媒体科学领域的硕士学位。

在德国,大学主要分为学术性大学和实践性大学两类。学术性大学更注重理论研究,追求学术上的高深造诣。而实践性大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学习内容与未来职业的紧密结合。近几年国内对德国的实践性大学的误解不浅,大多将它与国内的职业技术院校或专科院校归为一类,但实际上,德国实践性大学毕业的学生更受雇主的青睐,并未“低人一等”,而且实践性大学的学生获得学士学位后,同样可以攻读硕士学位。

办完入学注册手续以后,我开始努力适应在德国大学的生活,原本已经陌生的校园渐渐变得亲切熟悉起来。不比不知道,出了国才觉得国内大学的课时安排十分“人性化”:每个科目的授课通常由两堂45分钟的课组成,中间有10~15分钟休息时间。而德国教授上课往往会持续两个小时,中途不下课,有时候还会遇上持续三四小时的课程,前面由教授讲课,后面由助教讲题,中途休息10分钟已是万幸。

小组讨论课在德国大学中相当普遍,这是让学生又怕又爱的一种授课形式。在学期初,教授就会给本学期的小组讨论课拟定大主题。这个大主题往往涉及与专业相关的新兴领域。比如,我们这学期要讨论“区块链”和“神经网络”,每个学生都要认领其中的一个小主题,根据教授建议去查找和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写出一份专业性很强的报告并作课堂演讲。我们的小组讨论课,按照每周一位同学的次序轮流进行,每个人都要充分準备,因为除了专题演讲,还要应对来自教授和同学们的自由提问。这样的课程形式,对个人综合能力而言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也正是在不断的磨炼中,我们更加成熟自信。

都说德国人严谨,这点也充分体现在大学校园里。尤其在实验课上,所有的操作都必须一丝不苟,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对前人实验数据的引用必须进行规范的标记,很多教授的要求非常严格,连日常作业都会经由机器或者人工判定查重,未标注的文献引用或者同学之间的成果共享会被判定为学术造假,情节严重者将失去注册期末考试的机会,无法顺利毕业。

在德国大学,学术氛围又是开放的,在校学生每学期都有很多机会去工厂实地考察,或者参加一些专业性展览,大部分费用由学校补贴。德国大学更像是一个目标明确的训练场,这里没有关心你学习成绩的班主任,没有担忧你心理健康的辅导员,也没有评定你活动积极性的学生会……所有的课程、实验和考核,都是为了训练出一名在学术上合格、在职场上达标的专业人才。都说德国大学是不好“混”到毕业的,这张沉甸甸的高含金量的毕业证书,在给你的未来发展带来巨大助力的同时,也要求你有同等的付出。

自强自立的德国人

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学生都拥有至少一份兼职工作,在经济上比较独立,较少依赖父母的资助。其实大多数德国人在中学时代就有兼职打工的经历,即使家境优越,父母也会鼓励孩子尽早进入社会体验各类工作:餐厅服务、报纸派送、流水线的简单工作、洗盘子、看孩子,等等。德国青少年拥有相对强烈的独立观念,18岁成年后就要对自己的学业、职业和生活负责,德国人始终相信,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自己。

独立是要付出代价的。想要均衡学业和兼职工作,德国大学生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德国大学异常严格的教学和考核模式,常规6个学期的本科攻读时间,大多数人需要花费7~8个学期才能顺利完成。待到硕士和博士阶段,同学间的年龄跨度更大。怀着宝宝来上课的女同学,带着娃来上课的新手爸爸,在大学校园里并不罕见。

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已婚已育的学生,德国大学往往都在校园里开设幼儿托管中心,学生可以免费(或以低廉的价格)把孩子托给专门的工作人员照顾,有家庭方面的困难也可以向学校的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德国大学虽然要求严格,但也很人性化。

毕业后进入求职阶段,专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德国企业非常看重员工的专业匹配度,在德国,想要跨专业求职几乎是不可能的。“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种观念在德国人头脑里根深蒂固,说他们古板都未尝不可。即使是在国内认为普适性最广的销售工作,在德国也要求应聘者具有与产品或业务相关的专业背景。

我时常会看到在电车里不停哭闹的婴儿,年轻妈妈担心影响周围的乘客会立刻安抚;打着鼻钉、奇装异服的小青年,耐心扶着陌生的老人过马路;荷枪实弹的执勤警察蹲下身,拥抱一个非裔小孩……这些美好的画面让我对选择德国留学感到庆幸。高素养的公民,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

猜你喜欢
文理实践性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文理生的battle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文理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两种模式下大学生不及格率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