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锦
[摘 要]“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即教学生如何学习,并强调教师教学的方法要符合学生学习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教师“以学定教”,让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认知动力,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2-0072-02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块重要基石,实践证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经受住了时间的洗涤,对当今的教育事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来谈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一、从“如何教”走向“如何学”,让学习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此,教师要从数学知识的本质入手,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教学充满生机。
例如,在“图形的变化”一课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地利用多媒体直接给学生出示“图形的变化”这五个字,显然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但若先将这五个字经过旋转、平移和对称后再变换呈现出来的话,就能给教学带来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当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高涨的时候,再向学生揭示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最后就很自然地将“图形的变化”的课题开展下去了。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的心随着教学步子“动”起来。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教学,能让数学课堂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二、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教师自身的学习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联系起来,并且教师要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技能。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联系
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最终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例如,在“等式与方程”一课教学中,当笔者引导学生总结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时,有的学生将两者关系形象地比喻成鸡蛋与蛋黄的关系,将等式看作鸡蛋,方程则看作蛋黄,这种生动形象的比喻,何尝不是有意义、有趣味的创新学习方法呢?于是,笔者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总结,不仅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认可,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从课后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关系确实掌握得更好了。
2.教师的“教”与自身的“学”相联系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理念在不断地更新,数学教学方式在不断地改进。数学教学模式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获得完善。因此,终身学习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树立的观念。
例如,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先利用情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对算式进行比较,进而合并成一个算式;然后启发学生用字母表示算式的这一变化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得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形式。这样的教法不免显得有些枯燥,而且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法也不容易掌握。对于运算定律的教学,教师可以另辟蹊径,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给学生提供另一种学习的方法。如理解(a+b)×c= a×c+b×c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先呈现一个长为a,宽为c的长方形,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使长方形的面积变为等式右边的表达方式,即长方形的长增加b,等式左边的式子就变成了一个长为(a+b)、宽为c的长方形面积,而右边的式子则变成了两个长方形(长为a、宽为c和长为b、宽为c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这样一来,利用长方形面积变化的计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将抽象的算式演绎成了活灵活现的图形,为学生的思维带来拓展的空间,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运算定律。
教师的知识储备应该是不断更新、不断流动的,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数学课堂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复杂的数学模型或图形转换的过程得以直观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重视“做”的过程,充分发挥“小先生”在“做”中的作用
“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即“做”便是“教”,“做”便是“学”。陶行知理論中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标准是“做”,在“做”上教的是教师,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做”既是劳力又是劳心,单纯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做”起来,学生只有动手操作与实践,手到心到,手脑并用,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建议在教学中采取“小先生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老师,只要你在某方面的知识储备胜过他人,就可以成为他人的老师,进而形成一种师生地位平等的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那教师不妨放手让学习成绩优异或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成为“小先生”,让学生教学生。此外,让学生教学生更有利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得到激励,并快速激起其学习的斗志,因为在学生教学生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接近,也就更容易站在相同或相近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另外,在教的过程中,“小先生”对知识又进行了一次梳理和提升,而被教的学生通过同伴的互助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标。
然而,在实施“小先生制”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防止“小先生”摆架子,告诫他要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人,共同成长;“小先生”是双向学习的,“小先生”和其他学生之间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实施“小先生”帮扶工作应定期进行反馈和及时调整人员等。
总之,“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及教学理论,对当今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只要教师用心领悟,用心实践,捧着一颗心做教育,那就能发挥出巨大作用。
(责编 覃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