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红梅
摘 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选择一些具有亲和力的言语资源,促使学生展开对话思辨,也要积极创设能够促使学生和文本进行融合的语用场,组织学生开展互动讨论,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全新的知识图式,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发挥更大的语用价值,以充分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建构;运用能力;言语资源;语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8-0040-01
“嫁接”原本是植物学术语,指的是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与另一种植物的枝或芽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能让植物的品种得到改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嫁接”思想,将文本和学生这两个原本独立的个体通过“嫁接”连接在一起,使之相互融合。完成言语“嫁接”之后,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而这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筛选语言材料,对话思辨
要让“嫁接”更为顺利,教师就需要寻找适合学生生命力的“嫁接”资源。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亲和力的言语资源,促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话思辨,进而发展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例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分析“我”和老人之间对话的段落,并思考“我”的表达艺术,感悟“我”从老人的身上获得怎样的启发。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为何不直接问老人为什么不感到累,而是用关心的口吻说‘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这样的话语?”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交流也是如此,如果直接问老人为何不感到累显得不太礼貌,但如果用关心的口吻来问,则能让老人愉快地接受,接下来的谈话也会更加顺利。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我”的言外之意:“我”之所以激动地说出“30年后,我再来看您”这样的话语,一则是为了祝福老人长寿,二则也是因为“我”受到老人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染。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思考拜访老人时要如何表现出对老人的尊重。对话基础上的思辨,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又能结合生活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感触。
如果教师选择的语言材料和学生的生活比较密切,则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参与到对话之中,如果该语言材料包含适合学生的言语训练知识点,则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因此,这样的语言材料更具亲和力,“嫁接”效果也更好。
二、鼓励互动往来,探索发现
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嫁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扩大训练的增值空间。教师要选择一些话题,引导学生围绕其进行互动交流,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发现。在“嫁接”中,接穗和砧木要相互适应和融合,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也要积极创设能促使学生和文本进行融合的语用场,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的话题:“为何唐僧不信任孙悟空,但孙悟空还是希望能留在唐僧的身边呢?”这样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能让学生围绕该问题积极讨论。当学生的讨论陷入僵局时,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启发,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同学们注意一下孙悟空和唐僧的对话,唐僧出于什么原因想要赶走孙悟空,唐僧最后因为什么‘无奈?”有学生认为,唐僧并非讨厌孙悟空,而是希望孙悟空不要乱杀无辜,其实唐僧也不希望孙悟空走,所以当孙悟空提出“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时,唐僧同意了。还有学生认为,孙悟空对师父十分忠诚,所以才会找出松箍咒这个借口劝说唐僧。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有了了解,这就是在语用场中获得的“增值”。
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这样能给语用场增添活力,促使学生更投入地进行语用训练,进而发展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积极互动的交流氛围,也能让“嫁接”的效果更好。
三、创设全新图式,再次内化
在“嫁接”的过程中,操作者要注重对植物进行改良。而在语言“嫁接”中教师也要注重这一点,要促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逐步进行知识内化,进而在头脑中形成全新的知识图式,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发挥更大的语用价值。例如,教学《烟台的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比喻句,思考作者为何一會儿将海比喻成“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一会儿又将海比喻成“顽皮的孩子”,这两个喻体和本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之后发现,作者在使用比喻句时始终围绕事物的特点展开,冬天的海凶猛,因此被比喻成“狮子”,春天的海温顺,因此被比喻成“孩子”。由此,有学生在总结时认为选择比喻要考虑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联点。通过交流互动,学生逐步实现知识内化,对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联点有了深刻的了解,获得全新的知识图式。
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言语现象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创造全新的言语图式,进而实现知识内化。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语言可以生长这个特点,结合“嫁接”理论,将学生和文本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有用的语用知识,进而发展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激发出学生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毛宇.基于建构主义的儿童语言能力形成与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07(07).
[2]冷玲琳.基于“不教”理念的小学语言建构运用教学策略[J].语文知识,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