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干预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8-11-16 13:05:50孙晓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9期
关键词:头晕医护医护人员

孙晓明

(吉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一疗区,吉林 四平 136000)

慢性脑供血不足在医学临床中属于一种较常见的现象,是指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慢性、广泛供血不足的疾病,典型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头晕、头痛等[1]。慢性脑供血不足疾病会降低人们生存质量,患者需尽早接受治疗。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选取本院于2014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30日收治的74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取随机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占37例。

在对照组中,女性患者:男性患者=16∶21;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1.48±5.02)岁。在实验组中,女性患者:男性患者=18∶19;年龄51~68岁,平均年龄(60.99±4.9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等临床资料无差异,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如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面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案如下。①健康教育:为让患者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认识更深刻,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可做到多样化,如通过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播放视频等途径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作机制、临床表现及应对措施等,同时让他们意识到治疗的必要性。此外,建议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要科学、规律,这对身体恢复具有积极影响。②心理干预:多数患者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了解不够,同时病情反复发作,易引发不安、恐惧等消极情绪。因此,在患者入院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及时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具体病情,主动与患者沟通,获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如果患者心理状态过于消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给予鼓励、安慰,让患者重拾对抗病魔的信心,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③运动锻炼:若患者身体情况良好,医护人员可建议他们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练太极拳均可,注意运动强度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范围,否则很可能加重病情。④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教会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并叮嘱他们要定期来医院复查,检查血压、血脂、血糖是否处于正常水平。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头晕持续时间、头晕发生频率。②记录两组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程度。调查方法使用问卷调查,我院发放“对我院医护服务的满意情况调查表”给患者填写,问卷满分分值为100,分非常满意(分值>80)、较满意(分值60~80)和不满意(分值<60)。以患者对医护服务感到非常满意、较满意之和作为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均经SPSS20.0版处理,用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说明两组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护理前后的头晕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使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使用χ2检验。若存在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头晕改善情况:护理后,实验组头晕持续时间、头晕发生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头晕改善情况()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头晕改善情况()

实验组(n=37) 9.53±1.22 4.56±1.01 5.22±1.24 1.44±0.44对照组(n=37) 9.36±1.26 7.35±1.68 5.16±1.25 3.46±0.68

2.2 两组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程度:两组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进行对比,实验组(94.59%)远远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情况

3 讨 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疾病最早可追溯于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是一种以脑部缺血、缺氧等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2]。慢性脑供血不足在4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80%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脑供血不足[3]。一旦患上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会感到头痛、头晕、头重等,且呈反复性、高频性发作,同时还伴有夜间失眠、健忘、视力模糊等症状,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若人们发现自身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相关症状出现,应及时去医院接受医治,这是保证他们生命安全、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迅速的进步与发展,医疗护理技术也在逐渐成熟,现在人类对于护理服务要求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随之产生了不同的护理模式,目的就是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采用适合自己治疗的护理方案。全面护理干预就是典型的一种,相较于常规护理,全面护理干预最显著的优势便是具有全面性,当患者从入院治疗到恢复出院时,医护人员都会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全面护理干预可从多角度、多途径、多形式为患者进行护理,不仅能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还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让患者感受到被关心、被尊重,提高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程度[4]。全面护理干预要求医护人员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熟练的护理技能,能够在这份工作找到归属感,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服务,这种护理模式能让护患关系更和谐。言而总之,全面护理干预能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将其他形式的护理进行优化、组合,具有系统性、安全性、可靠性[5],护理效果优良,目前在医学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护理后对比,其头晕持续时间(4.56±1.01)min、头晕发生频率(1.44±0.44)次/月显著减少,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94.59%)明显提高,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接受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提升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可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头晕医护医护人员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44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金卡生活(2021年7期)2021-07-07 05:14:40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梳走头晕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0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2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4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