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远,吴世斌,库伟鹏,杨淑贞,吴家森*
(1.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 杭州 311311; 2.文成县林业局,浙江 文成 325300; 3.浙江农林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垂直、径阶结构反映了森林群落的形成、稳定性及演替规律[1-2]。开展濒危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可以了解种群的数量动态及演变趋势,揭示珍稀植物的濒危过程及濒危机理[3],为濒危植物的就地和迁地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天目铁木Ostryarehderiana,桦木科Betulaceae铁木属Ostrya植物,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仅分布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大有村。前人已对天目铁木的花及花粉形态[4-6]、种子特性及繁殖[7-8]、遗传多样性及芽苗诱导[9-11]、光合及蒸腾特性[12]、木材力学性质[13]等进行了研究,但研究对象仅为个体或单株材料。珍稀植物的生长与周围的乔木、灌木、草本等森林植物和环境发生着各种协调、竞争的相互关系,因此,开展天目铁木乔木层树种的树高、径阶结构和乔、灌、草植物的多样性等群体特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天目铁木群落的区系组成、结构和演替规律等进行研究,可为就地和迁地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天目铁木群落的中心地理位置为30°17′N, 119°27′E。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为14.8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4 ℃,最热月(7月)气温28.1 ℃。年降水量1 390 mm,年日照时数1 550 h,无霜期235 d。天目铁木群落位于海拔250 m的山麓林缘处,南坡,坡度15°,土壤为发育于凝灰岩的红壤土类。
1.2.1 调查方法
2017年8月上旬对天目铁木群落进行全面调查。采用典型抽样法,以天目铁木分布中心为起点,沿坡向在山体上坡至下坡地段,布设20 m×20 m的样地3个,再将样地划分成16个5 m×5 m小样方。利用胸径尺调查胸径≥5.0 cm乔木层的不同树种,同时采用测高仪法调查株高;全面调查灌木层、草本层的植物种类、株数和盖度[2]。
1.2.2 垂直结构和径阶结构划分
根据天目铁木群落的株高特点,将乔木层的垂直结构划分为3个等级,每个等级间隔5 m,株高分别为3~<8 m,8~<13 m,13~<18 m。乔木层径阶结构划分为7个等级,等级间相隔5 cm,分别为5~<10 cm,10~<15 cm,15~<20 cm,20~<25 cm,25~<30 cm,30~<35 cm,≥35 cm。
1.2.3 数据分析
不同植物的重要值、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优势度指数Simpson和均匀度指数Pielou计算按郑昌荣等[14]的方法进行;植物生活型谱统计参考高贤明[15]的方法进行;种子植物地理成分根据吴征镒[16]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天目铁木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43科67属73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39科61属69种。种类数量占优势的科由大到小依次为禾本科(7属7种),菊科(7属7种),豆科(5属5种),百合科Liliaceae(3属3种),樟科Lauraceae(2属3种),蔷薇科(1属3种)。含有单种的属占绝对优势,有61个,占总属数的91.0%。从以上可知,天目铁木群落科属组成复杂,植物种类丰富。
如图1所示:天目铁木群落中,不同生活型植物种类所占比例依次为高位芽植物(32.9%)>地面芽植物(23.3%)>地上芽植物(16.4%)>一年生植物(15.1%)>隐芽植物(12.3%)。
图1 天目铁木群落不同生活型谱
从表1可知:天目铁木群落中种子植物属以泛热带分布的类型有15属,占总属数的22.4%,如菝葜属Smilax,紫金牛属Ardisia和冬青属Ilex等。其他依次为广布类型有11属,占总属数的16.4%,如悬钩子属Rubus,飞蓬属Erigeron和商陆属Phytolacca等。东亚分布类型有9属,占总属数的13.4%,如山麦冬属Liriope,木通属Akebia和沿阶草属Ophiopogon等。北温带,东亚和北美洲间断2个分布类型均为7属,分别占总属数的10.4%。该群落中没有植物分布的类型区有旧世界温带,温带亚洲,地中海地区、西亚至中亚和中亚4个。
表1 天目铁木群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
天目铁木群落具有完整的垂直结构,具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乔木层共有7种植物(表2),重要值最大的2种植物分别为马尾松Pinusmassoniana(38.834 7)和天目铁木(37.996 6),是该群落的主要建群树种,控制着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境,其余5种乔木依次为化香Platycaryastrobilace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浙江樟Cinnamomumchekiangense。从树种组成可知,该群落为马尾松-天目铁木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
灌木层发达,生长良好,平均高2.2 m,盖度45%。灌木中排名前10种优势植物的重要值如表2所示。重要值大小依次分别为:隔药柃Euryamuricata、苎麻Boehmerianivea、山莓Rubuscorchorifolius、茶Camelliasinensis、浙江樟Cinnamomumchekiangense、蓬蘽Rubushirsutus、楤木Araliachinensis、山胡椒Linderaglauca、大青Clerodendrumcyrtophyllum、雀梅Sageretiathea。
表2 天目铁木群落主要植物的重要值
草本层平均高0.4 m,盖度20%。排名前10位的优势草本植物排序分别为水竹Phyllostachysheteroclada、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微糙三脉紫菀Asterageratoidesvar.scaberulus、栗褐薹草Carexbrunnea、短穗竹Semiarundinariadensiflora、圆果雀稗Paspalumorbiculare、山麦冬Liriopespicata、虎杖Polygonumcuspidata、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fuscipes、美洲商陆Phytolaccaamericana。
天目铁木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各层的排列顺序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物种数量相对乔木层更为丰富,主要原因是该层树种除了灌木外,还包括了乔木层树种中的幼苗、幼树等,如褐叶青冈、尾叶冬青。
表3 群落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
天目铁木群落的垂直结构如图2所示。整个森林群落和其他树种(除天目铁木外)的乔木层树高在3~18 m,随着树高的增长,植物个体所占比例先增加而后下降,呈现近正态分布的特点;而天目铁木树高分布呈现明显的偏峰型结构,树高大于13 m的天目铁木占整个群落的14.8%,而小于8 m的个体则为0。
图2 乔木层树种的树高分布
与群落的垂直结构相似,天目铁木的径阶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偏峰型(图3),所有个体的胸径均大于35.0 cm,占整个乔木层的18.5%;而其他植物的径阶分布为“逆J-字型”,其形状与倒逆放置的“J”字型相似,随着径阶的增大,其个体数量相对减少,即表现为小径阶的大峰和大径阶的小峰;整个植物群落的径阶结构则呈现为“V”字型,即随着径阶的增大,其个体数量先减少,当径阶大于35.0 cm时,其个体数量又显著增加,5 cm~10 cm和≥35 cm的个体数分别占整个乔木层的25.9%和22.2%。
图3 乔木层树种的径阶分布
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了不同树种的高度,反映了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结构和生态位[17]。天目铁木群落是以天目铁木、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组成的常绿落叶针阔混交群落,具有完整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共有维管植物43科67属73种。
某一树种胸径大小可以反映其年龄水平[18],可以用径阶结构代替时间顺序关系,反映种群动态变化[19]。天目铁木群落中的天目铁木径阶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偏峰型,所有个体均为老龄,胸径均大于35 cm,幼、中龄个体则为零,表现为衰退型的种群特征。而马尾松、枫香等其他树种的径阶结构表现为“逆J-字型”,即幼龄个体数量绝对优势,表现为增长型的结构特征。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向幼苗的转化是物种濒危的关键环节,没有足够数量的幼苗,种群就难以维持。种子产量低、品质差,种子向幼苗的转化率低,形成的幼苗数量少是频危植物存在的较普遍问题[20]。已有研究表明,天目铁木的种子不饱满、品质低,在野外环境下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均极低[8]。在调查中发现,研究区域内天目铁木有一定数量的幼苗,是人工繁育苗木的回归种植;另外天目铁木种群位于公路边、山麓农舍旁的茶园、竹林中,群落周围为栽培的高节竹林及稀疏的马尾松,人为干扰强度高。
针对天目铁木的濒危现状,该种群的保护和恢复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从个体自身因素考虑,在加强对原生境及植株的保护与监测基础上,加大科研力度,开展天目铁木生殖生态学研究,如种子萌发率、成苗率和高效繁育技术等,提高实生苗的数量,以扩大其种群分布范围;人工种植,引种栽培并加强推广,扩大其生态位。二是从所处生境考虑,加强对周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适度剔除竞争植物(清除树下及周围的竹子等)基础上,采取封禁措施,以恢复其自然更新环境,保障天目铁木幼苗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