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泌尿系统各个部位结石疾病的总称为尿结石,主要包括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等,该疾病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机体代谢紊乱所导致的,以血尿、尿痛、腹部绞痛等作为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从而导致我国尿结石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1]。因此,本文对2016年~2017年收取的尿结石患者进行客观的研究,并选择一项合理的护理方法,详情见下文。
1.1 资料:选择我院尿结石患者,收取例数(90例)、收取时间为2016年5月25日至2017年6月28日期间,将90例患者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每组分别45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在(45.59±1.64)岁,年龄范围上限值:71岁,下限值20岁;男女性比例各占29/1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6.03±1.13)岁,年龄范围上限值:71岁,下限值21岁;男女性比例各占28/17例。将两组尿结石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各项临床资料)实施对比,对比结果发现二者之间未发生明显差异,可实施对比,采用P>0.05表示。
1.2 方法:对照组-本组尿结石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饮食指导及日常生活照料等。观察组-尿结石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讲解有关尿结石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了解尿结石的发生与发展,并对患者存在的疑虑进行解答,使其能够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进而提高配合度,防止病情出现复发或恶化。②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精神状态进行充分的了解,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从交流中了解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后根据其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2]。③生活行为干预:根据患者身体状态制定一份合理饮食,并叮嘱患者在饮食方面应减少高蛋白质、动物内脏以及肉类等食物的摄入量,多食用高营养、高维生素食物;在睡眠方面,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防止因睡眠不足加重病情;运动方面,对于病情情况较轻者,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使其免疫力及体质得到增强。
1.3 观察指标:分析2组尿结石患者疾病认知评分、遵医行为评分。分析2组尿结石患者碎石术后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与处理:选用SPSS20.0软件作为评价本次研究结果的方法,对其进行核对与分析后,其中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两组尿结石患者(碎石术后复发率),计量资料采用t值表示2组尿结石患者(疾病认知评分、遵医行为评分),本院研究的2组尿结石患者各项指标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P<0.05来表示。
2.1 将2组疾病认知评分、遵医行为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尿结石患者疾病认知评分(15.89±1.03)分;遵医行为评分(96.87±1.1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碎石术后复发率:观察组尿结石患者碎石术后复发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见表2。
表1 对比2组尿结石患者疾病认知评分、遵医行为评分(分,±s)
表1 对比2组尿结石患者疾病认知评分、遵医行为评分(分,±s)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P<0.05
组别 例数 疾病认知评分 遵医行为评分观察组 45 15.89±1.03 96.87±1.15对照组 45 12.10±0.25 79.88±1.02
表2 2组尿结石患者碎石术后复发率
尿结石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3]。
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生活行为干预,不仅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还能降低碎石术后复发率。其中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疾病内容为患者讲解有关尿结石的相关知识,使其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使其能够消除不良情绪;生活行为干预主要是针对患者饮食、睡眠及运动等进行相关护理,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防止出现复发现象。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组尿结石患者疾病认知评分(15.89±1.03)分;遵医行为评分(96.87±1.1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尿结石患者碎石术后复发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
综上所述,对尿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还能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