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鹏 张 勇 古观保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江西 赣州 342800)
真菌性鼻窦炎属于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在临床发病率较高[1]。针对该病,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应用较多,但大多效果有限。近年来,鼻窦内镜技术开始被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之中。本次研究探讨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将42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纳入此次研究,资料选择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性别方面纳入研究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0、12例,患者年龄区间在23~71岁,平均年龄为(35.12±1.33)岁。病程3~60个月,平均病程(28.12±1.25)个月。入组患者均经临床鼻窦CT等检查确诊,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食欲差、流浓涕、精神萎靡、头痛头晕等症状,研究拟案已提交医学伦理部门审阅并经批准,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晓并同意。入组患者被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21例实施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命名为参照组,21例实施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命名为实验组。对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实施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区间范围基本一致,一般条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参照组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结合不同患者的临床情况对其实施一定的抗生素治疗以激素类药物、黏液促排剂治疗,并进行鼻窦冲洗。实验组患者均实施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麻醉,对鼻周及鼻腔实施消毒。调整患者体位,使其保持取仰卧状态。医师于内镜下进行切除患者钩突,并对筛窦、蝶窦及上颌窦等进行开放。充分暴露鼻窦开口后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对病灶予以彻底清除,并利用适量生理盐水对鼻窦进行清洗。完成手术操作后利用止血棉对鼻窦进行填充,术后2 d左右取出。
1.3 疗效判定标准:不同的治疗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效果判定,计算总有效率。其中,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经内镜检查病灶无改变甚至出现恶化视为无效;患者鼻塞、流鼻涕等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经内镜检查病灶处水肿消除视为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经内镜检查病灶处恢复至正常状态视为显效[2]。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对于本组研究中所得到的各项数据予以准确、完整的收集整理,利用Excel 建立数据库,并统一导入版本为SPSS 21.0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的统计学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对于不同计量资料的统计学比较均采用t检验。检测P值<0.05,则提示数据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不同治疗方案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统计总有效率并进行组间比较,可得实验组显效、有效患者分别为11、9例,参照组显效、有效患者分别为6、9例。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1.4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与总有效率比较
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属于多发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所导致的耳鼻喉科常见疾病[3]。针对该病,临床可选择对患者实施一定的抗生素等内科药物治疗,但大多效果不明显。因此,为获得更好的效果,可积极的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鼻窦内镜技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技术,近年来在耳鼻喉科得到较多的应用[4]。本组临床研究实践结果表明,对不同治疗方案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可得应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的实验组显效、有效患者分别为11例、9例,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实施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参照组。这是因为,在对患者实施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医师可以借助一定的仪器,采用照明功能对患者鼻窦内部结构进行观察,进而准确的寻找、观察具体的发病病灶及其实际情况。并精确地将病变的黏膜等予以彻底的去除,达到彻底清除病灶的目的[5-6]。手术操作中,在鼻内镜下,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完全清理干净上颌窦内的霉菌球及坏死组织,避免了外部切口,术后的复查也极为方便[7]。于是,在手术治疗之后,可以彻底清除病灶,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综上,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与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进行比较,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效果确切,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