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行研究局和财政部研究院互撕的内容,引起了很高的关注度。挺央行的基本都是金融系统的人,而挺财政部的几乎都是财政系统的专家。一来二去中,说出了很多中国经济的真相。
究竟减没减税?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在文章里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比如:财政系统的预算报表很多人看不懂,对企业的减税没有落到实处。同时,呼吁在金融去杠杆面临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必须以财政资金充实国有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并完善公司治理,才能保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被削弱。
财政系统的专家也不示弱,对于减税问题回敬道:“多位财税专家认为,目前的确存在税收征管强化等原因造成的部分企业缴税额上升,但不能因此否定近些年政府持续减税带来的大部分企业税负下降的事实。上半年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给下半年减税以更大空间,事实上减税政策也集中在下半年发力。”
这一答复让我对财政系统专家的水平感到极度震惊,不禁想问:哪个文件规定减税政策是在下半年发力而在上半年无效了?
稍微有点专业的某专家说:“对减税与税收快速增长迷惑不解,主要还是对减税的政策含义理解有误。可从如下公式来分析:税收=税基x税率。减税主要是针对税率的操作,包括各种优惠、降法定税率、扩大扣除抵免等。而税基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当税率下降速度小于税基扩展速度时,就会出现减税的同时,税收也在增长。但这并不表明减税是假的。以税收增长批评不是真减税,显然错了。”简单说就是税率降了,但税收收入不一定下降,因为税基扩大了。
可是,看看上半年财政收入的情况,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首超10万亿;国内增值税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国内消费税6869亿元,同比增长17.4%;企业所得税2.392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个人所得税8127亿元,同比增长20.3%;城市维护建设税2542亿元,同比增长16.2%;资源税840亿元,同比增长20.2%。这些动辄增速在15%甚至20%以上的税收真的都是因为税基扩大了吗?
税收的增速远远高于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进一步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这是不争的事实。
去杠杆难辞其咎
当然,财政系统也有对徐忠文章撕得很有水平的表现。
比如:指出金融机构在地方债乱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共谋”或“从犯”的角色。而且进一步揭露,地方政府不规范举债的各类形式、各个环节,几乎都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参与,其包装操作之复杂,远超出基层财政部门的工作水平。
在地方政府債务野蛮生长时期,金融市场产生了大批“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扭曲了市场定价,挤占了投向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在“自首”的同时,把金融系统的各种玩法揭露得体无完肤。
财政系统的专家贾康更是直接指责:“央行去杠杆的节奏掌握欠佳,银、证、保三家齐步走所带来的同频共振效应,把防风险和中央实质性要求的‘防范系统性风险画等号等因素对此难辞其咎,有反思调整的必要。”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不管怎么说,在中国宏观政策决策的过程中,这种互撕其实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至少让我们距离经济的真相又近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