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杰,吴满意
(1.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德路院区,安徽合肥 230000;2.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
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影响人们健康和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1],烧伤患者的水电解质往往处于紊乱状态,并且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较高,会对患者的健康恢复造成进一步的不良影响。对于烧伤患者的治疗而言,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非常重要。从现阶段临床研究实践来看,多数认为血液高凝状态是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直接因素,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检测是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临床指标[2]。该研究将该院在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烧伤患者64例和30名正常体检者纳入样本中,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其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情况如下。
64例烧伤患者,均于该院接受治疗。经后期治疗血常规检测,25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视为试验组),余下39例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视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正常人群30名视为正常组。试验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 5岁,平均年龄(56.47±1.23)岁;烧伤程度方面,Ⅱ级15例,Ⅲ级10例;烧伤类型方面,热液烫伤、电烧伤、化学烧伤、其他类型烧伤各有12例、7例、4例、2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6 岁,最小 7 岁,平均年龄(56.08±1.54)岁;烧伤程度方面,Ⅱ级20例,Ⅲ级19例;烧伤类型方面,热液烫伤、电烧伤、化学烧伤、其他类型烧伤各有17例、10例、8例、4例。正常组中,男性16名,女性14名;年龄最大79岁,最小 8岁,平均年龄(56.53±1.61)岁。在上述各项基本资料的比较中,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烧伤Ⅱ-Ⅲ级诊断标准[3];自愿参与该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严重感染者;精神系统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服用药物影响研究者。
凝血功能检测:抽取患者5 mL静脉血,采用的凝血功能检测仪器为stago evolution凝血检测仪,检测的凝血功能指标主要有六项,分别为凝血酶还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还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上述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分别用 PT、APTT、TT、FIB、D-D、PLT 表示。
下肢静脉血栓检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检测,使用到的仪器为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由2名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医师进行检测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检测。如果在诊断的过程中,发生不同意见,则由第3名医生进行检测,指导诊断意见一致。
对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行组间检测数据对比;分析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Logistic回归分析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
试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中,PT、APTT、TT比较分析之后发现,3组相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组,FIB、D-D水平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正常组FIB、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1 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s)
注:aP表示3组PT、APTT、T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P表示试验组FIB、D-D、PLT同对照组、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cP表示对照组和正常组FIB、D-D、PLT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
自变量:性别、年龄、烧伤级别、红细胞比容、PLT、FIB、D-D水平;终点事件:下肢静脉血栓。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LT、FIB、D-D水平三项自变量是独立风险因素,对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发挥着促进性作用。详细情况如表2所述。
表2 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烧伤在临床外科中比较常见,是一种由外力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诱发烧伤的外力因素中,常见的如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电、化学物品等,严重程度比较高,烧伤程度由低到高可以分为Ⅰ-Ⅴ级别[4]。烧伤的危害性比较大,除了烧伤对皮肤组织及其相关组织造成的损伤之外,还容易影响患者的面容面貌,进而引起患者心理层面的健康问题,因而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治疗[4]。在烧伤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各方面措施不到位,极易引起相关并发症,常见的如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导致疾病的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对患者的健康恢复起到严重的阻碍。
下肢静脉血栓作为烧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比较高,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形成之后,烧伤创面会发生凝固性坏死,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会诱发肺栓塞,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5]。针对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这一潜在危险因素,关键点在于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而预防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相应的着手点,找到预测血栓形成的早期指标便是有效的着手点。从现有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烧伤患者的水电解质、血小板凝聚、容量负荷释放等相较于正常人群而言,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异常状态,而这也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主要原因,血液的高凝状态又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直接因素[6]。因此,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工作,可以从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中需求突破。该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FIB、D-D水平同对照组和正常组相比,均要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FIB、D-D水平与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正常人群的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明显更高。另外在行Logistic回归分析之后发现,PLT、FIB、D-D水平是诱发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这与临床相关研究一致[7]。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烧伤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时,PLT会被大量消耗,PLT水平因此不断下降;(2)烧伤患者皮肤组织受损,富含的组织可以促凝血酶原激活酶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通路,使得继发性纤溶亢进发生,致使FBI水平不断上升,随之促进了D-D水平的上升[8]。
综上所述,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率比较高,加强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掌握其独立影响因素,针对性地采取严密措施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可以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重要的防治依据,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