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影响

2018-11-15 07:34:50张荣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住院

张荣荣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滁州 239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高危疾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高质量的护理对治疗、以及患者后期的康复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及其家属已经不满足于当前的常规护理,患者及其家属皆希望享受效果更为显著的护理方式。经临床观察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在该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8例,研究组48例。研究对象均已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研究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在29~79岁,平均年龄(55.11±16.52)岁。对照组:男 25 例,女 23 例;年龄在 30~81 岁,平均年龄(56.23±16.42)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研究对象无精神方面疾病,语言表达能力正常。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在研究前均已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患者用药以及饮食的注意事项,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第一,密切监测病情。心律失常一般发生于心肌梗死后的7~14 d之内,更多会发生在1 d之内,时间点多是一天中的5:00-12:00,所以在这一时间段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的监测,定期巡视记录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对于患者突发的紧急情况要有预案,一旦患者出现异常,要立马呼叫医生并参与急救工作,要及时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患者急救所用的药物以及医疗器械要提前准备好[2];第二,心理护理。患者因为疾病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负面情绪要及时给予疏导。多向患者讲解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增加患者对抗病魔的勇气[3];第三,用药护理。详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患者用药的方式以及注意事项,患者的用药情况应该根据病情有所调整,对于患者服药前后的变化要记录观察,如果出现不良情况,要及时停止用药,并做出相应的处理[4];第四,康复护理。当患者可以下床活动的时候,可以指导患者做一些康复锻炼,在锻炼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如果患者感觉胸闷气短,且心率1 min大于110次,则应该立即停止康复锻炼,保持卧床休息。

1.3 观察指标

实施循证护理以后,主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情况、心律失常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观察。临床疗效主要由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一级、二级、三级,以及四级进行观察。住院情况主要由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心律失常发生主要由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由专业人员结合两组患者护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48×100%。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由专业人员结合两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分析中,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情况、心率失常的发生,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分别用[n(%)]、(±s)表示,使用 P 值来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通过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临床疗效更佳,心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的比较[n(%)]

2.2 住院情况

通过表2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住院情况的比较(±s)

表2 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住院情况的比较(±s)

?

2.3 心律失常发生

通过表3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8.75%,研究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具体内容见表3。

表3 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比较

2.4 患者护理满意度

通过表4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17%,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表4 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2.5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48例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循证护理以后,基本掌握健康知识的患者有46例 (95.83%);48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以后,基本掌握健康知识的患者有31例(64.58%)。综上所述,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发后,容易引起心律失常,此类患者一般会有严重的生命威胁,出于对疾病,以及频临死亡的恐惧,患者会生出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不利于后期的治疗以及康复,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循证护理被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6]。该院为了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康复效果,特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研究组患者在心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康复效果极佳,患者临床疗效更好,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较好,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有利于提升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循证护理可以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住院
妈妈住院了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2年13期)2022-07-08 07:48:26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1年1期)2021-01-26 07:05:12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3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