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铁城
1.8.1 简介
陆元鼎、巍彦钧教授在《广东民居》一书中,把广东民居分为粤中(粤西)民居、潮汕沿海地区民居、客家(粤北)民居,然后还有少数民族民居、书斋住宅和庭院住宅、侨乡民居等。“前言”写道,“广东对外通商与交往早,外来建筑文化和先进技术传入也早,反映出民居中较早地带有与外来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
其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平面紧凑,类型丰富,组合灵活;二、外封闭、内开敞、密集,方形的平面和空间布局形式;三、庭院天井布置灵活,室内外空间紧凑结合;四、良好的朝向和厅堂、天井、廊道相结合的通风系统;五、规整、朴素的外观与具有地方特色的装饰装修。”
1.8.2 比较
可以这样说,潮汕沿海地区民居、客家民居、少数民族民居、书斋住宅和庭院住宅、侨乡民居等,与婺派建筑“十三间头”三合院相去甚远。
然而著者归纳的五个特色,几乎每一点都适于安在婺派建筑头上。只是认真起来,两者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平面。著者好像没有为广东大户型民居确定一个“基本单元”,也好像是由几种“基本单元”组合而成,内部院落有大有小,或前或后,或长或短,或左或右,布置较为灵活。对比起来婺派建筑反显得有些单一,虽然具有标准化优势。
外墙。广东民居多为一层,前立面有对称和不对称的处理,外墙常用青砖清水成活,不做勒脚,但会在门面墙、山墙顶部做彩画、浮雕装饰。与婺派建筑马头左右对称,讲究粉墙黛瓦,做法不同。
屋顶。广东民居:一,房屋正脊泥塑彩绘,做得很漂亮;二,正脊局部抬升,造形变化丰富多彩。婺派建筑“十三间头”三合院正脊用压栋砖成活,或用竖瓦密排做屋脊,相比之下显得太过简单。
装修。大的方面,潮州木雕是广东民居的特色,东阳木雕是婺派建筑的特色。
两者都是全国闻名的大木雕。从木构架、木门窗的装修看,两者相似之处不少,诸如雕刻的题材、手法、技巧、工具等等。但区别特别明显:潮州木雕上彩漆、贴金箔,显得十分富丽堂皇;东阳木雕反之,不上油漆,清水成活,显现着木头的质感与一刀一凿的雕刻功夫。其实这是居者文化背景与喜好所决定的。
1.9.1 简介
在《台湾民居》一书中,著者李乾朗、阎亚宁、徐裕健指出,台湾常见住宅平面格局分“一条龙式”“单伸手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多护龙式”等几种。
他们认为,由于明末清初大量闽、粤人移居台湾,所以台湾已变成大陆文化之延长,台湾民居跟福建、广东民居有不少相似之处。当然,因为各处地理气候不同,各地移民文化有别,故此台湾民居建筑差异化还是明显存在的。
1.9.2 比较
书上的经典大宅院,诸如台北板桥林本源三落大厝、林安泰古厝、芦洲李宅,桃园大溪李举人宅,台中社江林宅大夫第、神冈筱云山庄吕宅和潭子摘星山庄,彰化马兴陈益源宅以及屏东佳冬萧宅等等,其一层层扩展的手法,源于福建客家的围屋格局。
平面。拿台湾民居中的三合院与婺派建筑比较,看起来有大院落,一层层向心式的布局,对称性较明显,但很难找到基本单元在复制。这与婺派建筑以“十三间头”三合院为基本单元进行复制、克隆的手法不一样。
丁俊清、杨新平先生在合写出版的《浙江民居》一书中认为,浙江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流派,多利用山坡河畔而建,既适应复杂的自然地形,节约耕地,又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根据气候特点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普遍采用合院、敞厅、天井、通廊等形式,使内外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构成开敞通透的布局。
他们归纳:浙江民居大致体现了三大特点,即:崇尚自然,讲究风水;强化血缘,聚族而居;顺应礼制,注重人伦。浙江民居有与其地区汉族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聚族而居,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该书指出,其中金衢地区的明清住宅多采用三合院形式,以满足“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空间位序要求。该书最后指出,以上特点由于时代不同和城乡、地域区别,表现形态不完全相同,不过无论是临河而筑的水乡民居,还是隐含理性秩序的院落式住宅,还是依地势布局的山地村镇,其中的内在取向是一致的。
浙江省内各地民居外形比较分析
在此笔者必需补充的是早在1981年,中国建科所孙祥祯、王其明、尚廓、傅熹年、孙大章、张驭寰等人组成的专题小组,对浙江省的杭州、吴兴、绍兴、东阳、鄞县、永嘉、天台、黄岩等地民居作较为全面调查,后来在1984年出版的《浙江民居》一书中,确认东阳的“十三间头”,黄岩、温岭一带的“五凤楼”,余姚、宁波的“宋式房子”,天台的“十八楼”等是当地常见的住宅类型。他们在实例篇中,提出了东阳史家庄花厅之类“十三间头”三合院,是可以纵向、横向拼接成大型住宅的“基本单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重大的发现。
浙江省内各地民居,由于地域、地形以及地方文化不同,虽然同为一个省份,也仍然呈现着不同的风格特色和内部结构。
2.2.1 宁波
庄桥镇第六村的葛宅,上房三间,厢房加洞头屋各五间,二层,与婺派建筑“十三间头”三合院结构极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四合院,前有倒座,而且还有后天井,后厢房,不是纯粹的三合院。
2.2.2 鄞州
庄市镇大树下村有一宅院,中轴线左右对称,上房也是三间,两侧各有二间厢房和二间洞头屋,二层,有院落。与婺派建筑“十三间头”变体十一间头三合院相似,但不同的是它有后天井,有后厢房。
资料来源:1984年《浙江民居》
2.2.3 临海
以税务巷一民居来说,上房三间,厢房加洞头屋各五间,二层,四合院,而且厢房进深很浅,与婺派建筑“十三间头”三合院不同类型。
2.2.4 绍兴
小皋乡胡宅村,上房三间加耳房,左右厢房,对称布局,二层,而它的大院左右带小天井,占地规模较大,也与婺派建筑“十三间头”三合院不同类型。
2.2.5 天台
云河乡八村陈宅的“十三间头”三合院,二层,与婺派建筑“十三间头”三合院极为相似,稍有不同处是它有堂后小天井。笔者认为,天台紧挨东阳,借鉴“十三间头”建筑模式可能性很大。
2.2.6 其他
除外水乡民居,黄岩、温岭民居以及松阳黄家大院,与婺派建筑“十三间头”三合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读者一看图纸就明白,在此不作赘述。
浙江现存传统民居,笔者在《东阳明清住宅》一书中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宅院住宅;一是普通民居。
以“十三间头”为“基本单元”的三合院、四合院住宅,笔者称之为“官宦住宅”—因为宅院住宅多出于名门望族人家和富裕人家;也曾称之为“木雕住宅”—因为宅院住宅都有精美的木雕装饰,是有别于本地普通民居和外地民居的一大特色—最本质性的一个区别。
从东阳、义乌等地调查中发现,普通民居比比皆是,有别于“官宦住宅”,是普通老百姓的住房。
普通民居以“间”为“基本单元”,规模小的三间一幢,祖孙三代人挤在一起,大的或五间、七间一幢,或一头加个厢房,俗称“一头钩”,这要视地基条件与经济条件许可。
金华各县市普通民居实例
常见是一层或两层,双坡悬山顶,穿斗式木屋架,用生土、鹅卵石、块石砌筑外墙,室内为泥地,基本上没有木雕装饰。归纳起来一句话:很普通,很平常,很简陋,没有太多讲究,有的仅仅能遮风避雨而已。
总起来说,婺派建筑的“五大特征”—五花马头墙、三方敞口厅、一个大院落、千方大户型、百工精装修,其普通民居是不具备的。
普通民居的特征是:左右不对称、无马头墙、无大院落、无精致装修、无匾额楹联、三五间的小户型,很少见到模式化,千姿百态,普普通通。有的密匝匝挤在一起,横七竖八很杂很乱;有的孤零零地建在小山岙里,前有溪流一弯,后有茂林修竹依伴,尽管与官宦住宅不同体系,却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