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师参与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药学分析

2018-11-15 02:21王建云彭水县桑柘镇中心卫生院重庆409611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21期
关键词:药师药学中药

王建云(彭水县桑柘镇中心卫生院,重庆409611)

外感高热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流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随着全球气温、环境的日益恶化,抗生素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病毒又无特效药治疗,这些客观因素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外感高热(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是常见的中医急症之一,其发病特点是较快、较急、变化较多,且与季节时令关系密切。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感高热是由外感六淫邪毒,正不胜邪而发病。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对细菌、病毒性疾病有其独特疗效。中医临床治疗不仅要辩证准确,还要给药合理,用药遵从医嘱。中药师走出药房参与临床治疗,就是为了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指导患者遵从医嘱服药,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中药临床药学指导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服务模式,为了探讨中药临床药学指导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作者收集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100例外感高热患者在中药师参与下的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外感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程1~3 d,血常规示血白细胞计数(WBC)、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精神尚可。经临床中医师详细诊查,确定研究对象无重大心肺疾病体征。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医疗风险,详细告知病情及治疗措施,遵从患者同意,服用中药2 d后复诊,复查血常规。嘱患者记录体温变化情况,在服药期间如有异常情况随时与医生联系。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5~50岁,平均(35.4±3.8)岁;入组时体温 39.5~41.5℃,平均(39.7±1.0)℃;对照组中男 26例,女 24例;年龄 15~50岁,平均(35.3±3.5)岁;入组时体温 39.0~41.5℃,平均(39.6±1.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药学指导 对照组患者入组后均接受常规辩证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在辨证施治前提下,中药师参与指导中医师合理选方用药,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多个角度建议、指导医师开具处方;从中药升降浮沉、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相生相克等特性,个性化用药特点,季节性等方面指导用药。每天由中药师进行电话指导,确保用药时机、剂量的准确性。中药师定时随访,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讲解饮食宜忌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遵从医嘱的作用及意义,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人性化服务,尽可能地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提高用药安全”。

1.2.2 评估标准 (1)根据症状及体征评估临床疗效: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中医症状积分评估:包括寒热、饮食、咳嗽、咳痰、出汗、鼻塞流涕、头身疼痛、口咽干燥、渴与不渴、大小便等10项,每项采用0~3分评估计分,总分记0~30分,计分总值越大则表示症状越严重。(3)体温、血WBC、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评估。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6.2±1.8ab 13.4±2.6a n 50 50治疗前26.4±2.7 26.2±2.8

2.3 两组服药2 d后情况比较 试验组退热时间、血WBC、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例数(均为47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3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为了顺利进行该研究,确保患者的健康不受侵害,经患者知情同意后,临床医生精心配合,中药师义务参与。在该研究中,中药师积极参与医生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根据自己掌握的药学知识为医生提供用药建议;中药师的药学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变传统的服用方法,由传统日服2~3次改为4次,每次间隔至少4 h,选择服药时机,直至体温降至正常为止,从而增强了疗效。

该研究在实施治疗干预前,两组治疗前年龄、体温、血WBC和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服用中药2 d后,试验组显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针对外感高热的中药临床药学指导,阐明了医药的有机结合对于治疗疾病具有一定优势,其起效快、疗效稳定、不易反复,且有改善症状的作用。有研究证实,中药临床药学指导对于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预防和降低中药的不良反应有积极意义。中药与临床密切结合,掌握个性化用药特点,临床中药师不仅要指导一般患者的合理用药,还要指导特殊患者的合理用药。如儿童、婴幼儿、老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经期妇女等个性化患者,这类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是第一位[1]。

近年来,由于中药不合理应用产生的严重后果及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和毒性的认识不断增加,中药的合理应用受到极大关注[2]。中医药复杂性特点及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要求中药师走出药房,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指导。有研究数据显示,基层领导对临床药学的认知度低,发现对临床药师及临床药学工作有所了解的医院领导仅有40%,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10%的医院领导既想开展合理用药,又担心业务收入因此有所影响;有50%的医院领导认为临床药学工作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3]。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基层医院条件正逐步改善、技术力量逐渐加强。基层中药师应加强临床中药学学习,需拥有临床中药师执业能力:(1)应监测临床用药质量,规范进药渠道,地道中药品种,提升医院饮片质量,保证中药疗效;(2)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运用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工艺,开展院内特色中药饮片炮制,以提高临床疗效;(3)在参与临床查房中,加强与中医师沟通,及时反馈药房中药及炮制品情况,追踪中药临床疗效;(4)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中药的性味归经等特点,促进中医师个体化精准用药;(5)让患者遵从医嘱,在煎服法、饮食宜忌方面重点监督。在基层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指导,能和谐医患关系,对促进中药的合理运用具有重大作用。

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确立了临床中药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即如何运用中医药理论,使中药密切结合临床,在人体内发挥最大、最合理地疾病防治效能,用现代科学方法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4]。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要求中药师应掌握一定程度的临床知识,方能提出可行性建议,获得临床医生的信任。中医师虽然临床经验丰富,但目前专业分化趋细,对中药学知识所知有限。作者认为,中药临床药学指导的应用效果肯定,中药师参与中药临床药学指导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中医师精准用药而实现精准治疗。

猜你喜欢
药师药学中药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