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玲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特征为血糖值高于正常水平, 并易引发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或慢性损伤, 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 只能通过药物及患者的自我管理等措施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1]。有报道表明,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 从而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本院2017年3月5日~11月5日通过对收治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5日~11月5日本院收治的686例糖尿病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43例。对照组男153例, 女190例, 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43.1±13.4)岁。实验组男152例, 女191例, 年龄25~79岁, 平均年龄(41.9±13.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知情并同意。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 具体如下。首先成立健康教育管理小组, 负责整理健康教育知识库, 装订成教科书和宣传册。开办健康教育科普讲堂, 由经过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科普和讲解,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增进患者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在课程的制定过程中, 以患者为本, 邀请患者参与其中,广泛吸纳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形式中,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而且通过视频、表格、文字和图画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 讲解人员在备课过程中也更加用心, 将健康教育比较难懂的相关知识多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 通俗易懂的将知识点传达给患者[2,3]。课后及时的在患者中间收集课程反馈, 了解患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和困难, 积极听取患者对于课程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患者的问题要组织人力及时的进行解答, 对于患者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坚决的落实下去。并且根据教学情况可以适当增加课堂次数, 帮助患者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4]。其次在临床护理中, 加强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交流, 在进行护理工作时, 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并且时刻保持微笑, 给患者以亲切的感觉。在空闲时间,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背景, 科普血糖控制的相关知识。在碰到有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时不怕麻烦, 多使用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在患者表达自己的担心和忧虑时, 耐心细致的做好一个倾听者, 并给出专业的回答, 不再心不在焉, 应付了事。了解患者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并及时的进行指导和纠正, 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用药方案和饮食方案。通过健康教育后, 患者对于糖尿病的发病、治疗措施以及不配合治疗可能出现的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慢性损伤等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 从而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 在治疗中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最大程度的控制自身血糖, 提升治疗效果。在整个过程中, 邀请患者家属参与其中, 协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运动、用药和饮食等的监督工作, 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5]。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护理人员在患者家属的协助下, 利用自制表格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问卷和表格由护理团队制定, 并交由专家团队评估审核后通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4.17±0.31)mmol/L, 餐后血糖为(6.49±0.27)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5.82±0.31)、(7.52±0.28)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8%(332/34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296/3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409, 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对照组 343 5.82±0.31 7.52±0.28实验组 343 4.17±0.31a 6.49±0.27a t 69.703 49.042 P<0.05 <0.05
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患者自我管理情况的好坏对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情况。但是患者对于糖尿病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 因此自我管理水平也比较受限制, 本院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 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6]。首先成立健康教育管理小组, 负责整理健康教育知识库, 装订成教科书和宣传册。开办健康教育科普讲堂, 由经过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科普和讲解,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增进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其次在临床护理中, 加强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交流, 了解患者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并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用药方案和饮食方案。邀请患者家属参与其中, 协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运动、用药和饮食等监督工作。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 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4.17±0.31)mmol/L, 餐后血糖为(6.49±0.27)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5.82±0.31)、(7.52±0.28)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患之间交流的增加可以增进护患之间的理解, 加深护患之间的感情, 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进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抵抗情绪,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 加之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7,8], 本文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8%(332/34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6.3%(296/3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9, P<0.05)。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可以提升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 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 提升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