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江地区河蟹池塘养殖试验

2018-11-15 06:19葛永春成永旭吴旭干
中国水产 2018年11期
关键词:雌雄河蟹水草

文/葛永春 成永旭 吴旭干

本试验初次尝试在福建省连江县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跟踪并统计了河蟹在养殖过程中的生长性能、规格分布和最终产量,并对该地区河蟹养殖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连江县池塘养殖河蟹的最终规格和成活率虽低于大部分长江流域池塘养殖河蟹,但仍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当地发展河蟹养殖,前景可期。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蟹类,2016年全国成蟹养殖产量高达81.21万吨,在我国淡水渔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江流域是河蟹养殖业最集中的区域,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此外河蟹养殖业在辽河、瓯江、黄河、海河和闽江等流域也均有分布。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地处闽江下游入海口,水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捕捞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连江地区的河蟹主要为捕捞于闽江及其支流的野生个体,而人工养殖尚未开展,随着河蟹野生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河蟹市场需求的日益高涨,该地区河蟹养殖业的发展迫在眉睫。本课题组近年来不断从事河蟹的营养、育种和推广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在贵州、云南、陕西等地的推广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福州地区尚未进行系统的河蟹池塘养殖试验,鉴于此本课题组在当地养殖场内进行河蟹池塘养殖试验,对蟹种在福州地区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果进行跟踪与统计,为河蟹养殖在当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一、材料方法

(一)池塘条件和蟹种投放

养殖试验于2017年3月~10月在福建省连江县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两个池塘中进行,两个池塘平均水深均为1.4m左右,面积分别为5.5亩和6.5亩。1号池塘四周设有70cm高的防逃围网,围网内侧顶部缝有30cm宽的塑料防逃板,2号池塘四周设有2m高的围网,围网内侧顶部缝有40cm宽的塑料防逃板,围网底部铺设防止河蟹打洞逃跑的石笼。养殖池塘于2月下旬种植伊乐藻,株距1.5m,行距2m,3月上旬种植轮叶黑藻芽孢,株距0.5m,行距0.8m。

2017年3月25日从上海海洋大学崇明基地挑选四肢健全、规格均匀的二龄早熟品系扣蟹,运输并投放至两个试验池塘,其中1号池塘投放4500只,雌雄个体平均规格分别为(6.00±1.35)g/只和(6.41±1.22)g/只,2号池塘投放5500只,雌雄个体平均规格分别为(5.62±1.71)g和(6.73±0.16)g。

(二)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

当池塘平均水温升高至12℃后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粒径大小为2.0mm、2.5mm、3.5mm和4.0mm。早期每2天~3天左右投喂一次,投喂时间为下午17:30左右,投喂方式为全池泼撒,投喂量约占河蟹总体重的0.5%~4.0%,当水温达到18℃后,每日投喂一次,并根据水温和残饵情况调整具体投喂量。

2.水草管理

养殖早期适当使用复合肥促进水草生长,并根据水草的生长情况逐步升高水位,同时需及时捞出青苔防止其抑制水草生长。7月~8月平均水位需控制在1.2m左右,透明度需维持在30cm以上,以保证水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使其生长不受到影响。养殖过程中水草如果死亡腐烂,需及时补种水草或水花生。

3.水质调控

根据水质状况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来维持水质,这对于河蟹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尤为重要。养殖期间需坚持每天换水10cm,每半月使用一次底质改良剂。此外,每天上午(7:00)和中午(12:00)测量水温,每7天测量一次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和pH,要求水体pH为7.0~8.5,溶解氧>4mg/L,氨氮<0.5mg/L,亚硝酸盐<0.15mg/L,这些均为河蟹养殖的适宜范围。

(三)数据采集

1.生长情况

每两个月打样称重一次,具体打样时间分别为6月20日、8月20日和10月20日,每个池塘各打样50只~100只。雌雄样本分开称重,称重前需要用干毛巾擦干体表水分,同时需要记录是否缺失步足或大螯。根据样本数据统计河蟹规格的变化情况,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河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增长率(SGR):

其中Wt指第t月蟹的平均重量,Wt-1指第t-1月蟹的平均重量,D为采样的间隔时间。

2.产量、成活率和饲料系数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用地笼或徒手等方法抓捕两个池塘中的河蟹,并准确称量和记录每只河蟹的重量,11月20日左右排干两个试验池塘,捕捞全部剩余河蟹。根据两个池塘合计抓捕河蟹的重量和数量,分别计算两个池塘雌雄个体的总产量和成活率。根据整个实验期间投喂的饵料量和河蟹产量计算饵料系数(FCR),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WF指消耗饲料总重,WT指最终产出蟹总重,W0指最初放养蟹苗重。

3.规格分级

对最终捕获的所有成蟹按体重进行规格分级,雌蟹分为4级:<75g,75g~100g,100g~125g和125g~150g,雄蟹分为5级:<100g,100g~125g,125g~150g,150g~175g和≥175g,分别统计两个池塘成蟹各规格所占比例。

(四)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Levene方法进行方差齐次性检测,当不满足齐性方差时进行反正弦或平方根处理,采用双尾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t-test)分析两群体间各指标间的差异性,采用Sigmaplot10.0软件绘图,取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二、结果分析

(一)生长情况

图1 池塘养殖河蟹体重变化(g)

图2 池塘养殖河蟹增重率变化(%)

图3 池塘养殖河蟹特定增长率的变化(%)

两池塘河蟹平均规格的整体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雌雄个体的平均规格均不断增加,雌蟹最终平均体重为(90.51±2.04)g/只,雄蟹为(140.49±3.66)g/只。与体重相反,雌雄个体的增重率均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降低(见图2),其中雄蟹WGR在养殖前期(3月~6月)和后期(8月~10月)较高,而在中期(6月~8月)较低;特定增长率的变化情况以及雌雄个体之间的差异与增重率基本一致(见图3)。

(二)规格分级

如图4所示,雌雄个体最终养成成蟹的各规格百分比均呈正态分布,其中雄雌蟹主要集中在75g~100g体重范围内,雄蟹主要集中在125g~150g和150g~175g两个体重范围内。

图4 池塘雌雄分养条件下河蟹的最终规格分布

(三)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最终养殖效果如表1所示,两试验池塘河蟹的最终成活率分别为45.82%和60.93%;1号池塘河蟹最终平均体重为(117.26±35.29)g/只,平均产量为43.96kg/亩,2号池塘平均规格为(114.54±33.97)g,产量为59.05kg/亩;1号池塘饲料系数为3.25,高于2号池塘的2.54。

两个池塘的投入和产出概况如表2所示,养殖过程中1号池塘每亩的总投入为4549元,每亩产值为7033元,亩利润为2484元;2号池塘每亩总投入为4600元,略高于1号池塘,但亩产值为9448元,远高于1号池塘,亩平均利润为4848元,同样明显高于1号池塘,两池塘亩平均利润为3765元。

表1 两池塘养殖效果比较

表2 福建连江池塘养殖河蟹的总投入和总产值(元/亩)

三、小结

(一)生长情况

两池塘雌雄个体的平均规格分别为(90.51±2.04)g/只和(140.49±3.66)g/只,最大规格的雄蟹仅为221.27g,最大规格的雌蟹也仅为141.98g,远低于江苏和安徽等地养殖河蟹的平均规格,另外发现大规格个体的数量较少,猜测与水草有关。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 “种好一塘草,养好一塘蟹”,河蟹养殖的成败与水草的好坏息息相关,蟹塘中的水草不仅可以为蜕壳中的河蟹提供避敌的场所,而且可以起到为河蟹生长提供植物性饵料、净化水质、缓解高温应激等作用。本课题组由于初次在连江地区进行河蟹养殖试验,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水草栽种较晚,在尚未生长好之前便遭到河蟹破坏,从而影响河蟹的正常蜕壳和生长。

(二)养殖效果和经济分析

就成本而言,由于本试验中所使用的池塘整体面积较小且为新开挖的养殖池塘,成本核算时的人工成本和折旧成本均高于普通池塘,一般情况下1200元/亩的人工成本即可满足正常生产需要,而本试验中人工成本为1600元/亩。就利润而言,最终供销售的河蟹虽规格较小,但由于当地河蟹资源紧缺,平均价格仍然卖到了80元/斤,因此每亩产值达到7000元以上,亩平均利润达到了3700多元。鉴于此,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尤其是水草的种植和养护,可以有效提高河蟹的最终规格,进而大大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雌雄河蟹水草
太行鸡雌雄鉴别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天然沙棘林改造雌雄株配比嫁接调控技术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雌雄时代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
雌雄争霸
水草冒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