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象声号的功能
——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个标点说起

2018-11-15 00:26史万红
散文百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百草园

史万红

云南昆明滇池中学

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处描写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念书的情景。先生大声朗读了这么一段古文: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这段文字见诸于清代南菁书院刊行的 《清嘉集初编》(王先谦编)卷五《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原文是这样的:“玉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金叵罗,颠倒淋漓千杯未醉”。大家比较一下鲁迅先生的文章和原文就会发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呢”、“噫”、“嗬”三个字原文中并没有,是先生读时加进去的语气词。“呢”、“嗬”两词后面的“﹏﹏”符号原文中也没有,是鲁迅先生写作本文时根据先生读书时的语气、神态等加进去的。

“﹏﹏”这个符号叫做象声号。苏培成在《标点符号实用手册》(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对象声号有专门的论述。象声号最早被称为书名标,后改称为书名号,其作用同今天的书名号。吕叔湘、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就其形式而形容为“浪线”。1951年周振甫著的《怎样使用标点符号》给它起了个新名,叫“曳引号”,但更多的人喜欢叫它“象声号”。最新的2011年《标点符号用法》一书中,并未提及象声号。

象声号作为一种标点符号,放在叹词后面,有延长声音的意味,更具有一种颤音,让声音更为抑扬顿挫。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寿镜吾老先生的“呢”“嗬”表明一种感叹。此赋为清代武进人刘翰所作,描写唐末军阀李克用攻克邢州后,在三垂岗设宴庆贺的情景。“《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书写豪情,描绘胜事,文笔酣畅淋漓,原文对此赋的评语是:豪情胜慨,倾倒淋漓。由此受到寿镜吾老先生的击节赞赏。”寿镜吾老先生读到此段文字,必是心有所感,非常赞赏。而两个象声符号的运用,更是把老先生当时读书的抑扬顿挫给表现了出来。想必鲁迅先生觉得,这个符号的运用才能把寿镜吾先生当时读书的声音再现出来。所以,在我看来,象声符号具有绘声的功能。

在我看来,除了绘声功能,象声号还具有摹形的功能:即能通过语言,将形象更为生动、立体、形象的描摹出来。在2011年版的《标点符号用法》一书中,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是这样描述的:“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照这样看来,标点符号主要的功能就是表明停顿、语气,以及标示作用。但是,就象声号的实际应用来说,已经远远超越了符号的作用。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一位摇头晃脑的老先生得意神态的呼之欲出,不仅得于他读书的内容,更在于这两个象声符号的运用。如果没有这两个象声号的运用,寿镜吾老先生的陶醉状又怎能描摹出来。又如在叶圣陶先生的《夜》一书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大男孩的胳膊给老妇人抱住,不能取那翡翠簪儿,哇~~突然哭起来了。”“哇哇”两声,如果没有象声号的运用,则显得平淡了很多,男孩的抗议性的不满的哭泣,就无法生动形象的体现出来。在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一文中:“咳~~开~~啦!”桩家揭开盒子盖,也是汗流满面的唱。“咳”、“开”后面的这个象声号把桩家故意咳嗽一声,故意引起大家的注意,又故弄玄虚的形象刻画出来。如果没有这两个象声号的运用,那么桩家的形象就显得呆板多了。或者为了让桩家的形象符合作者的想象,作者得用多么繁杂的语言才能描摹的出来。所以,象声号真是言简意赅的起着摹形的作用。

一个符号,不仅具有绘声的功能,还具有摹形的作用,真是令人赞叹符号的巨大功能。不过,现在却很难见到这一标点符号的应用了。

[1]何琼崖,蔡贵华.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简介[J].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3月2日.

猜你喜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百草园
学校里的“百草园”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方法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探寻鲁迅生活轨迹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片段谈读写同步教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