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娜
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
听障学生由于耳朵失聪等原因,使其言语活动及器官功能无法像正常一样发展,从而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以及对外界语言信号的接收[1]。这些都是听障学生无法像其他的学生一样通过正常的途径去学习知识以及掌握、使用语言或进行言语活动的主要原因。听障学生只能通过单纯的视觉、触觉、振动觉和言语动觉等方面对事物进行感知,可由于视觉感知有时候会存在语言信息不完整、不清晰、视觉器官易疲劳等缺陷,增加了听障学生在学习、阅读等方面的难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听障学生对于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及信心,影响了听障学生对语言方面的学习。因此,如何有效的提升听障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成为了听障学生的学习难点。
特殊学校中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听障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语文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工具,也是学习众多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听障学生想要更好的生活、交流及学习,就应该学习好社会中的主流文化知识及语言,掌握社会共同使用的语言文字,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才能使听障学生能够平等的融入社会生活中。
听障学生的思维发展普遍是以具体到抽象的发展方向,直观教学正符合听障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工作应当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施,同时结合各种图像、资料等,通过这些途径使得枯燥乏味的书本变得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使得文章内容更容易被听障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客观的了解、掌握事物及知识。在课堂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在课件中创设相关的情境,并通过通过多媒体设施来播放课件相关的资料、影片、图片等,通过这种方法使听障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并能让学生思维更快的进入到教师所设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达到教学目的[2]。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三册第五课《观潮》这篇课文时,课文的内容主要是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可这样的描述对于没见过相关景象的听障学生,尤其在课文的声音描写方面是很难理解的。可当通过直观性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插图等方面,加深听障学生对于钱塘江大潮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将课文的文字在脑海中转化成画面,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课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拓展,可以通过表演课文情节的形式来创设相关情境,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对于学习积极性,还可使得学生更容易的理解与掌握课文的内容。
例如,在教授《卖油翁》这篇文言文时,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场景重塑,以水来代替油的方式模仿卖油翁,看学生是否能将水一滴不沾在钱币上的情况下注入瓶中,当学生模仿失败时,再教导学生去理解和认识“熟能生巧”这个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方法使得课文中的情节在教室的指导下得到展现,使得学生能够在眼下情节中去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印象。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等问题,使得他们在阅读理解和学习中更困难,导致了听障学生容易在学习中产生视觉疲劳。教室在课堂中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眼、口、手等器官来进行协同学习[3],从而注意学生们的注意力,消除学生们的视觉疲劳。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教室可以让学生讲故事画成一幅画的方式,画后让学生相互传阅、对比自己的作品,通过自己作画及观摩别人作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并使得课文情节在脑中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思维导图是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文章中的各级主题关系通过相互隶属与相关层级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在学习《赵州桥》、《海滨小城》等课文时,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并使得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是提升听障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作为听障学生的老师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特殊性,并对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们对阅读理解的掌握和兴趣,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为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和深造打下结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