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胜男
1998年,陈至立指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也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键因素”[1]。在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引导下自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到2009年的国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2011年开始的中国大学公开课建设至今,教育部结合各高校以及其相关部门,为这些优秀的共享课程资源提供了例如爱课程、中国大学生在线、网易等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并且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
人才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由此可见,自1983年以来,教育的现代化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状态。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高校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教育部教高厅函〔2016〕54号指出“自2013年以来,我部共分四批批准了291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包括教师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网络教育课程)立项建设,建设课程陆续在“爱课程”网免费向社会开放。……现确定北京大学“理论语言学”等2686门课程为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对名单予以公布。“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有效期5年”[2]。在我国的数字化在线开放课程数字发展的盛期到来之时,艺术学科的建设也有了阶段性的进展。在经过多年的调研和学科召集人的呼吁下,[3]于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艺术学为独立的学科门类。
艺术学学科门类独立于高校教育资源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繁盛期,作为新兴的学科门类艺术类学科的高校教学资源建设,较于其他学科属于起步较晚的学科门类,但是在信息迅速传递与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作为最晚起步的艺术类学科,在高等教育不断改革的时期它的发展反而显得颇具优势。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两方面。而课程和教材的数字化建设则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由各高校和各大出版社的沟通和配合下才能得以完成,实现优秀教材进校园,优秀课程共分享。
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各种各类的优质教学资源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科学、系统、公平、共享等优势,在推动和改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稳定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艺术类学科方面,除了这些各个学科都具备的共性优势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还为艺术类学科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就业空间。《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按资源类型将教学资源库分类为:媒体素材库、题库和网络课程库。其中媒体素材库又分为文本素材库、图片(像)素材库、动画素材、音频素材库、视频素材[4]。这就意味着开放课程平台的建立和维护方面需要大量的高精尖设计、视频制作和维护人员为之工作,这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和工作双丰收的大好机遇。无疑,要让学生抓住这个双向发展的好机会,相应的对艺术类学科的授课教师就会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可以对学生做以下几方面的引导:一,引导学生接受在线开放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接受宽度、广度和时间。二,推荐优秀在现开放课程和配套教材。这一点相应的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作强度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地学习。在各种良莠不齐的课程中,作学生的指路人。三,引导学生自己的录制课程视频,尤其是设计类专业学生,特别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专业的录制、剪辑以及画面设计等。
就目前的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的结果来看,艺术类学科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依然不容乐观,从上文可以看到在线开放课程对艺术类学科的学生来说,不仅提供了更多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更在一定程度上为设计类的学生提供了创业和就业机会。面对这一契机,在艺术类学科的教学方面,要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设,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艺术类学科建设的产学研一体化。在教材建设方面,要转传统的平面教材为立体教材,增加教材的丰富性和可读性。在课程研发方面,可将学院专业课程转为国家及精品课程,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性。另外,艺术类教师在推行立体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的同时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接受和使用网络课程的学习之优势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线科开放课程的研发与录制过程中的技术优势。让学生在产学研各个环节中意识到自己的学科优势,艺术类学科在数字时代的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教学方面有所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