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伴随着国情的变化步入“新常态”。“新常态”环境下的今天,高等体育教育正逐渐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普及,我国众多高校中都开设了体育专业,体育专业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相对比与其他专业学生,体育类学生在性格、心理、成绩、行为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在高校学习的不同阶段所展现出来的特征也不尽相同。高校能否根据学生的特殊性发挥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教育工作决定了体育类学生的教育效果。
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限制了体育类学生的特点,体育专业的学生文化素质整体水平要低于其他专业学生。
体育类专业学生性格普遍属于外向型,早期的比赛和训练经历使得他们养成了性格坚强、思维动作维敏捷、好胜心强、集体荣誉感强,也使得体育类学生在社交方面比较广泛。在生活中不拘小节,不太注意语言和肢体的分寸,情绪上相对而言不稳定,感情上易于冲动,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上较为薄弱。因此,体育类专业学生会不时出现违纪现象。但是体育类专业学生在精神和体能方面都比较充沛,身体健壮且运动能力强,充满了好奇心,很容易调动情绪和积极性,可塑性较强。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体育类专业学生多数属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绝大多数心理特征为果断勇敢、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情绪变化快、思维敏捷、直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差、积极性差、缺乏耐心易狂躁。由于早期的训练和社会化使得体育类专业学生竞争意识较强,有着较强的耐挫折能力,敢于拼搏、敢于吃苦,具有自主独立性,为人坦诚,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但是在自我调节能力方面稍欠缺,心理上仍旧存在不成熟因素,因此在心理测试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较多。
体育类专业学生在一年级入学阶段,在没有接触高等教育之前对大学并未有深刻认识,相对而言没有具备更高、更深远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此阶段主要特征表现为对大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大学的相关规章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完全适应了高校的学生生活。这期间的学生积极性相对于一年级阶段稍差些许,学生普遍出现逃课、旷课现象。在此阶段,学生们对专业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课程设置方面增设了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生课余时间相对较为“宽松”。此阶段学生,在生活中相对于一年级阶段较为“随意”,学生违纪现象出现在少数人之中。
四年级阶段中的学生对大学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早已熟悉了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此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课程安排更倾向于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学生们在专业方面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四年级阶段,学校会安排实习任务和毕业论文,还有毕业相关事宜,总体而言较为忙碌。学生们普遍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主动性,但因没时间参与而对学校组织开展的的相关文体活动表现出积极性不高。
在对一年级阶段体育类专业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上,要注重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注重学生的常规性、基础性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以及高年级同学对此阶段的学生也要做好积极的引导,对此阶段充满好奇心的学生解疑答惑。组织开展积极有意义、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活动参与中进步、发展。
二、三年级阶要注重学生人生理想教育与成长反思教育的培养。结合此阶段体育专业类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体育专业类学生自我学习专业价值,鼓励学生参与专业性较强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的能力,注重开展成长反思教育。生活中注重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加强对此阶段学生的纪律性教育,引导学生们培养自我学习、自我进步、自我反思的能力。
四年级阶段的学生要注重学生的就业择业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政治思想观念,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就业思想辅导。帮助学生做好步入社会等毕业前准备。此阶段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毕业有困难的学生要做好毕业前的培训和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