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庄子》自然观的对比
——以生态自然(环境保护)为例

2018-11-15 02:25
长江丛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老子庄子万物

曹 荻

现阶段,我们所处的社会时代经济飞速发展,一方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丰富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人类也在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作用于自然界,近乎完全沉浸在战胜自然的喜悦中。与此同时,人类在无所顾忌的破坏自然,掠夺自然资源,使我们人类所处的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同时也导致了层出不穷的问题。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环境问题或者说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经济,政治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当前深刻变革的经济发展模式,环境的作用将对经济起决定性影响而不是顺应其发展趋势。环境保护也必将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几千年前的老子和庄子两人的哲学理念中,包含的丰富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理论,为人类探索新的社会生态文明,形成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意识指出明确方向。

从庄子的学说理论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尊重生态,而且他的生态伦理思想也将自然放在第一位。庄子对于环境问题的看法,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即“物无贵贱,平等均衡”、“物我同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老子的自然,在本学期的课程中,刘笑敢先生对于其自然的解释也值得借鉴,即“人文自然”。在关于自然的哲学体系中,“道法自然”、“无为”、以及“辅万物之自然”是其讨论的重点。在书中的第十章,刘笑敢先生也尝试着将“道”、“自然”、“无为”运用之生态保护运动之中。接下来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浅析。

一、“物无贵贱,平等均衡”与“道”

庄子的“物无贵贱,平等均衡”的概念,乍一看与老子之“道”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庄子“物无贵贱,平等均衡”的理论中,他是将“道”作为基本立场来看待世间万物的,这就与老子“道”作为宇宙总根源,总依据是相通的,他们二人作为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根本市思想都是“道”。老子之“道”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的,因此他所强调的是,在这个世界上,“道”是作为凌驾于我们人类力量之上的存在在支配或影响着宇宙与世界,人类的行为是出于美好的愿望,但这种模糊性却使得愿望的实现具有了双重方向的不可预测的发展,因此,作为无法完全掌控事件结果的人类,在进行任何活动时,都要有基本的谨慎,这里面自然就包含了生态运动。而将道看做是平等对待世间万物的庄子认为,人与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在道面前,物与人不分高低贵贱。他们二人的自然观,在总根源上是相通的,但是在对于事物的要求上却略有不同。相对于老子委婉并且模糊的规劝,庄子的意义就更加明晰并且强硬,他强调,既然万物都是平等的,“道”也是在平等的进行运转,因此,面对众生最好的,也是最合理的办法,就是让其自由发展,不强加干涉,因为对生态环境和大多数人的侵犯,是违背“道”的。但归根结底,他们二人都是在表达,人类的力量,是无法与道抗衡的,而这个世界的运转流行,也是道的作用,所以人类更应该保持一种敬畏感,明白自身与时间万物是一样的,应该努力去达到一种“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是取用无度。

如今学界上常有人认为,道家的思想都有着令人担忧的、不够积极的成分,但是不可否定的是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如何构建健康的生态环境有着深刻且直接的向导性作用。现如今出现的种种生态问题,使人类开始担忧。因此,庄子和老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取向,虽然有些怀疑和虚无主义的倾向,但他们无论从“物无贵贱,平等均衡”,或简单地从“道”的角度来看,都告诫人们必须严格控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关于生态平衡的思想,具有很深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只要,或者说只有人类,在此类思想上构建出相似的生态概念,生态的平衡,才可以说是得到了有意识的保护,人与物,人与自然,才可以达到一种和谐有序的生活状态。

二、“物我同一”与“自然”

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技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人类的认知、对自然的控制能力提高了,人的主观性也日益明显。在现代科技和以资本主义为重要生产模式的为主要推动力的双重模式作用下。这种双方面的推动,使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老子想要的是人与自然总体、个体都和谐统一,这是最理想的秩序,符合人的“个体的自主性”和“整体秩序”,是个体之间较少互相冲突和抗衡,整体上比较少外来强制和压迫的秩序。在他看来,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可以看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人类社会比较自然的秩序中,人们对生态破坏较少,我们可以将这种状态看做是人类在进行大规模的工业之前,而时代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对自然界的破坏就变成了严重的,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毁灭。

老子所强调的这种自然的状态,与庄子的“物我同一”是十分相似的,“爱人利物之谓仁”是庄子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期许能够把仁学推广到生态环境的平衡中去。而《天道》提出:“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既讲“天合”也讲“人和”。世间万物和谐一致是庄子长久以来一直强调、并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了解、尊重自然规律。庄子认为人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因为人生活在原始而简单的自然环境中,可以从自然中获取生存所需的生活信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物生命力得以持续有活力生存的最佳状态。当和谐被破坏,事物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庄子还是老子的观点都强调对自然的高度实践性和针对性的。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漫长的人类自身的发展中,历史可见的种种人类侵犯自然的现象,都与庄子以及老子所提倡的自然和谐的秩序模式是完全背离。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日趋紧张,造成了一种刀剑相持的紧张状态,看似好像人类对于自然,就已注定出于一种征服的心态,最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贪婪的占有欲正在不可避免的扩大。但是,如果人类总是渴望掠夺与征服,那么生态也自然不会去主动的满足人类膨胀的欲望,自然会作出反击。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人类发展到现如今的时代,环境问题在不断的加剧,倘若我们能够合理的运用老子与庄子思想的合理成分,通过弘扬庄子的“物我和谐”的自然观,以及老子作为中心价值的“自然”,在一定程度上相信是可以相对有效地去转变大部分人类的生态观,并且对于生态保护的道德观起到唤醒作用。

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无为”

从庄子的散文中可以看出,他强调将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强调“无为”的方式,认为自然不能与天道违背。他反对以人为主、功利主义的自然方式,而是宣扬一种更加温和的,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方式。庄子本人十分倾向于,在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所呈现的种种精神愉悦。例如:“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将自己的情感与山水自然紧紧相依的庄子本人,同样也倾向于将万物自生的规律来描述天地间广阔无垠的美。庄子的自然观无疑是他道家哲学的奠基石,因为道家对与生态环境历来“采取诸般途径来探索自然。尝悟之,静观之,合而为一之,质言之”的态度。在这一时刻,庄子本人也认识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有价值的,所以人类尊重世间万物的自然发展是重点态度。在讨论人与自然关系时,以往人们总是把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看成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自然界中其他生物是人可以是任意利用、屠杀的附属物,这就导致人受到自然的无情惩罚。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过度的开发,掠夺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这些举动,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另一方面也对于人类自身生活产生了影响,甚至影响了生死存亡。而种种生态问题也表明“自然并不是人类温顺的奴隶 , 它对待它残暴的主人可以予以致命的回击”。因此,庄子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一观点 , 是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的。这一点与老子的“无为”的原则性方法相比较,也是十分相似的,这体现出了一种“道家式的责任感”。老子强调要珍视自然的和谐,要用宏观的视野和谨慎的态度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重点就是“无为”,这种方法代表了一种高远灵动的智慧,同样也是一条实现人类社会自然和谐之路。需要注意的是,老子与庄子在这里有一点不同,庄子在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强调的是人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老子的无为,则是要求人可以保持一种自我约束,自我限制,从而在进行人类活动时,能够实现渐进的发展和缓和的行为方式。(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现实生活中,过快的发展确实会导致一个环境的负荷的崩溃。)老子这种道家式的责任感以及无为的积极意义,是告诉我们实现和维护整体的自然和谐是可能的。

可以看出,无论是庄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还是老子“无为”的行事准则,都是要求我们以一种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对待自然,反思我们自身的发展方向与道路,同样的也要考究我们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目的,因为人、物、环境都应该得到充分尊重,以确保健康、安全生存条件和可持续发展权利。他们对对于人类现阶段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态度是理智的揭示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结构和功能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状态,他们能量的输出和物质的输入是维衡的,但是一旦 外部的过分干预,使得生态平衡的自我调节能力超出了负荷并且无法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是。这种现象就成为了失衡的生态环境,动态的生态平衡更加需要人的维持与呵护,但是维持这种动态的平衡不仅仅是保持原来的稳定状态,而是维持可持续的生命循环系统,人类的存活必须依靠无数生物和物理化学因素交互的功能,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秩序。

四、老子与庄子自然观对环境保护的现代价值

老子与庄子的理论中,关于生态的有很多合理成分,刘笑敢先生将老子的自然称为“人文自然”,这就恰恰说明了,自然与人类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无论是庄子的“物我齐一”、“物无贵贱”还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还是老子的“无为”等,都说明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人类能够随心所欲的。

他们二人都从自然生态的自足性和完美性这一基本认识出发,认为过度的或过快的开发与索取都是不对的,同样,他们指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意味着不成为人类自身利益的中心,不是干涉,不是毫无顾忌地去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和”是一种“无为”的思想理念,是一种“万物其一”的心态,是一种“无为以之清 , 地无为以之宁,故两物为相和,万物皆化”的境界。它可以达到“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也”的效果。尽管他们的理论实现可能过于理想化,在人与生态环境的相处过程中,无论是“无以人灭天”还是“无为”,都强调生物天性顺导和尊重,反对扼杀自然生物,它包含一个极其宝贵的遵守天道的原则;他们主张的是人类必须自觉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他们二人的关于生态保护的理论,放之今日依然有着极大的活力,而我们作为现时代的人群,应该主动的吸纳他们思想中的积极成分,并使之为己所用,抛开他们理论中某些消极或偏激的部分,他们所提倡的态度或者观念,反映了生态发展的自然规律,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所传达了人类的需求和欲望,从理论上讲更全面、更完善、更科学。在实践中,它更加现实、可行。老庄两个人的自然观使我们的眼界超越了人类的局限,投向了大自然。其自然观是绿色哲学,也是生命伦理学。从本质上讲,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新的价值观、经济观以及构建和发展一种可持续的,稳定的发展论。

猜你喜欢
老子庄子万物
万物皆可折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万物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智者老子
《庄子说》(十五)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