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玉/南昌大学医学部玛丽女王学院
个别谈话可能会引发学生抵触情绪,心理辅导可能会带来紧张感。[1]因此,可通过心理绘画这种趣味性方式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和周围环境,探寻学习困难成因并形成对策。
首先,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有利于表现学生潜意识信息[2];其次,绘画本身有利于学生表达内在情绪、动机以及愿望等深层次内心活动;再次,心理绘画可帮助情绪激烈的学生宣泄不良情绪,提升自我成就感。[3]
绘画是学生比较喜爱的艺术形式,在团体辅导中运用心理绘画可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解读学生作品同时也能发挥团体辅导的分享优势,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有利于学困生转化。[4]
在对学困生运用心理绘画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结合学过去生的行为语言透露的问题对其学习困难成因作具体分析,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转化。[5]
1、绘画形式
自主性绘画让学生任意创作出内心想表达的内容,充分表达内心情感和被压抑的心理,便于找出问题来源。[6]规定性绘画规定和限制学生创作主题,便于有针对性寻找问题和来源。继续绘画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作绘画,学生在与教师合作中进行情感交流和发泄。[7]
2、治疗形式
心理绘画主要有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两类。个体治疗能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分析。集体治疗是集体成员在解释绘画时将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并从别人绘画作品中反思自己,从关注自我扩大到外界。[8]
1、细心记录学生绘画过程
在创作阶段,教师提供轻松自由环境,使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尽情创作,尽量不中断绘画过程,教师关注并记录学生整个创作阶段情绪变化,包括学生间交流。[9]
2、积极引导学生阐释作品
首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感受;其次,通过分享学生经验走近内心世界,并做必要询问。[10]一是提问开放性问题或符合认知的简单问题,二是提问有助于把情感投射于作品及将自身与作品联系起来的问题。
1、分析解读学生作品
需借助专业理论分析学生作品。色彩表现情绪状态;内容表达兴趣及关注点;构图布局反映思维方式及处事原则;线条笔触表现人格特征。需注意,以上解读只代表一般原则,教师在实际运用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1]
2、结合其他方式实施转化
诊断与转化中要结合认知疗法、行为主义疗法以及人本主义疗法等,将个案辅导与集体辅导结合。[12]心理绘画解读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需具备专业理论及道德观念;其次,解读要结合认知发展和美术能力发展。
1、建立支持接纳的互信关系
健康的辅导关系应是师生互相信任,教师的真诚支持与接纳是学生敞开心扉接受转化关键因素。[13]教师应尊重学生选择,要让学生感受到充分重视,给予安全自由创作环境和时间,无条件接纳作品并妥善保管。[14]
2、综合考虑学生绘画能力发展
罗恩菲尔德将儿童绘画发展具体化为六个阶段 ,其中小学生经历了图式期、写实主义绘画期及假现实主义期三个阶段。解读绘画心理时应考虑绘画能力特点,对心理进行准确分析。
3、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
作为心理绘画中的一个小细节,绘画材料的选择同样不能忽视,不同材料的使用会影响绘画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莉.感知儿童内心世界——儿童绘画解读[J].美术教育研究,2015(23):104.
[2]赵香华.回归童心无邪状态,解读内心真实现状——绘画治疗学习心得[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03):50.
[3][4][8][10][13]张洪高,等 .教育的正义性[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25,33,57,88,106.
[5]刁鹏飞.童年期创伤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及绘画疗法干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9.
[6][7][9][14]张洪高 .高校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J].社会科学家,2017(12):131,132,133,134.
[11]严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
[12]王焕霞.物理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