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罗建普
自2015年落户息烽县石硐镇并被命名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以来,中康猕猴桃园在短短3年时间内发展壮大,累计支付土地流转资金288万元、农民工工资1800余万元,吸纳2758户农户7766人参与产业发展,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7户912人、低收入户803户1974人。
从息烽县城一路向西40余公里,来到石硐镇,恰如这一名字的字面意思所示,这里山高石多、土地贫瘠,一直是全县发展相对迟缓的纯农业乡镇。
初秋八月,登上石硐镇中康猕猴桃园核心种植区之一的中坝村观景台,整齐划一的猕猴桃园同周围的青山构成一幅绿色“大幕”,白墙灰瓦的民居星罗棋布,灰白色的机耕道似玉带穿插其中,一幅壮美、开阔、秀丽的生态农业“画卷”映入眼帘。
昔日山乡换新颜,如今处处是风景。自2015年落户石硐镇并被命名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以来,中康猕猴桃园在短短3年时间内发展壮大,并带动当地实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今年,中康猕猴桃园迎来初挂果期。与周边发展相对较早的猕猴桃品牌相比,中康猕猴桃园靠什么后来居上?从猕猴桃种植谈到储存、销售、品牌,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米小永娓娓道来。
“糖度达到16.5%以上才采摘,到达客户手中糖度可达到18%至19%。”米小永介绍,2017年,经过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测试,中康猕猴桃糖度高于市场上的一些猕猴桃品牌。更重要的是,园区猕猴桃还通过了瑞士SGS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237项农残检测全部达标,达到欧盟标准。
糖度维持在18%以上、无农残,得益于中康猕猴桃园的科学种植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自2015年入住石硐发展以来,园区积极争取到贵州大学的支持,成为“贵州大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贵州大学猕猴桃试验站”;按照“绿色、生态、有机” 种植标准,全园使用农家肥、生物肥、生物型农药,实行人工锄草;实行目标责任制,把核心区4800亩猕猴桃划分成6个工区,每个工区长对辖区内猕猴桃的长势、质量负责。
“猕猴桃栽种后第三年挂果,树龄不同,挂果量也有差异。”米小永介绍,第一年每株树挂果量为5至8斤;第二年每株树挂果20斤左右;第三年进入丰产期,每株挂果50至60斤。这意味着进入盛果期后,按每亩地种植45株猕猴桃计算,园区猕猴桃亩产不超过3000斤。“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只要控制好这个生产量,确保在生产环节没有次果,商品率至少在98%以上。”
截至今年6月底,中康猕猴桃园区以石硐镇中坝村、大洪村为核心种植猕猴桃4800亩,挂果2000多亩、预计产量150万斤。辐射周边种植猕猴桃3200亩,吸纳2758户农户7766人参与产业发展,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7户912人、低收入户803户1974人。
依托猕猴桃良好的品质以及前期市场铺垫,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与“洪九果品”“百果园”等国内知名水果供应商达成合作意向,同时策划包装“猕天大圣”品牌。
今年3月,石硐镇以实现低收入困难户持续增收为目标,依托中康猕猴桃园区的带动优势,融合农村“三变”改革筹建“康农共享庄园”,以此为抓手带动全镇18个村752户低收入困难户,以及项目覆盖区6个村211户土地入股农户、100户就业户增收。“康农共享庄园”以低收入困难户(含国标贫困户)为任务基数,按照每户2亩标准,在石硐镇中坝、红星、木杉等6个村集中连片区域种植1504亩猕猴桃。
“康农共享庄园”采取公司代建代管代销模式。具体操作上,由石硐镇18个村集体为每户低收入困难户担保贷款2万元共计1504万元、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资167.1万元,按照90%和10%的控股比例组建贵州康农共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康农共享庄园”项目的建设、营运及后期收益分红等工作。
息烽县石硐镇中康猕猴桃园种植的猕猴桃通过了瑞士SGS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237项农残检测全部达标,达到欧盟标准。(息烽县新闻中心供图)
结合扶贫效应、代建企业和村集体各方利益,“康农共享庄园”探索出“65∶15∶15∶5”的分红模式,即按低收入困难户占65%、土地入股农户占15%、公司占15%、项目区村集体占5%比例进行分红。
进入盛果期后,按平均亩产3000斤、每斤售价5元计算,每年每亩猕猴桃毛收入可达1.5万元,扣除基础设施投入、人工、管理等成本费用后的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照此计算,进入第4年后,“康农共享庄园”涉及农户中,“纯”土地入股农户每年每亩地可收入1700元,低收入困难户每年每亩地收入6500元,特别是使用土地入股庄园的低收入困难户,每户每年每亩收入8200元。此外,为保障土地入股农户利益,“康农共享庄园”涉及土地入股农户每户前3年每年每亩享受200元保低分红。
“依靠园区的牵引推动,各级有关扶贫产业资金陆续汇入园区参与收益分红。”在石硐镇党委书记张成志看来,中康猕猴桃园区俨然成为全镇脱贫攻坚的“发动机”。 2015年以来,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累计支付土地流转资金288万元、农民工工资1800余万元,带动500多农户增收。其中,公司直接联系帮扶大洪、中坝村36户低收入困难户,2017年实现家庭人均收入1万元。
2016年底,息烽获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创新试点项目。为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化发挥效益,推动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增收,县财政局和石硐镇主导把国家农发项目作为村集体股份入股,发展势头强劲、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方运用农村“三变”改革办法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国家农发项目在中康猕猴桃园区实施后产生的收益实行“二次分红、六权共治”。
第一次分红算“总账”,壮大村集体收入。围绕国家农发项目资金使用,对于“间接服务园区”的基础配套项目资金,村集体获取亩均利润的20%。而直接投入到企业的产业化项目资金,村集体则获取亩均利润的30%。
第二次分红算“细账”,鼓起群众腰包。每村把第一次分红所得收益的20%纳入村集体所有,用于公益事业、社会管理等。剩余80%收益按照六种股份再次向群众分配,即弱有所扶收益权、环境保护收益权分别为5%,直接帮助贫困户、保护环境卫生户;土地入股收益权、劳有所得收益权各占25%,土地入股户、务工群众获益;社会治理收益权30%,向遵守村规民约、遵纪守法村民倾斜;老有所养收益权10%,直接帮扶60岁以上老人,每户群众每年分红总收入即为“六权之和”。
以今年国家农发项目资金1848万元投入中康猕猴桃园区测算,中坝、大洪2村在园区拥有集体产业股权924亩,预计到2020年,2个村集体可收益214万元,其中172万元用于“六权共治”再分配。
通过“六权共治”,石硐镇呈现出园区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活力迸发的喜人局面。园区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得到充分应用,核心区土地利用率从50%提升到90%以上。吸引3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解决20个留守儿童家庭问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通信、广电光纤、房屋立面整治、通组路、自来水实现全覆盖,森林覆盖率增加2.5%;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突显,健康向上的新风尚形成。中坝、大洪村从原来的“后进村”、省级贫困村蝶变为全县富美乡村示范村、样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