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云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墓志铭作为我国古代丧葬风俗观念的产物,一直是附葬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出土文物资料,是历史最真实、最直接的见证,具有补时之阙和纠正历史之舛误的功能价值,为传世文献提供了佐证。”笔者经过对这31篇墓志铭的整理分析,在把握明中期社会政治、文化、文学思潮等的基础上,从中总结了关于人物传记、文学等两方面的双重史料价值。
其一,这些墓志具有较高的人物传记史料价值。《柴》共载31篇墓志铭,每一篇即是一个地方人物的传记,这对于地方文献的整理具有补充功能。在这些墓志中,会涉及到与墓主有关系的人物,这种以一带多的作用,在对墓志的史料价值进行整理时应该注意。
第一方面,通过墓志可大致了解墓主的生平、履历等信息。从而可在地域文学(地方志)的整理中发挥补阙作用。如《通议大夫河南按察使姜君墓志铭》:
弘治壬戌冬,广西思恩府知府岑濬袭破田州……绾乃提兵自宾州入,直抵旧城,破濬斩之献其首……君字玉卿,绾其名,其先洪之奉新人……得年五十有六,卒于正徳丁卯夏五月甲子。
该墓志按时间顺序,以墓主生平经历、人生事迹起笔,讲述墓主讨伐乱贼、安抚百姓之功,称颂墓主正气凛然、勇敢无畏的民族大义精神。关于姜绾,《明史》《江西通志》《湖南通志》等载,仅《江西通志》提及姜绾去世的大致时间:“迁河南按察使,寻以疾归卒於家。”该墓志详细记载了姜绾的生平等信息,“得年五十有六”,“卒于正德丁卯夏五月甲子”,从而可补其他文献之阙。另外,在墓志中,也详细叙述了姜绾“平田州”的过程与时间,在这些地方志记载中并未有如此详细的内容,仅是概括,这既是地方志的特点,又是地方志的缺失之处。
第二方面,通过《柴》中墓志的记载,可作为考证储巏交游及亲属关系信息的依据,亦可与其他文献进行校勘,纠正讹误。如《储府君墓志铭》:伯考宗节府君年六十二……序曰:府君,讳礼,宗节其字,处士仲文之孙,景荣之子,储氏旧毘陵士族……府君联其见宗徳,弟宗明,暨吾父……叔祖景昭性爽豁,醉则拊先祖景荣背……长伯父宗德尝曰……。
从墓志中可整理出几个与储巏相关的亲属,一是伯父储礼(字宗节);二是父亲;三是长伯父宗德;四是三伯父宗明;五是先祖景荣;六是叔祖景昭。查《储巏年谱》在储巏出生时,祖父储玉(字景荣)年六十七。父储信(字宗实)年二十八。成化二十三年丁未,储巏二伯父储礼(字宗节)去世。但并未有关于储巏叔祖景昭、长伯父宗德、三伯父宗明的记载,通过该墓志铭可以补正年谱的缺失。
第三方面,这些墓志是研究储巏交游的重要资料,从每一篇墓志的请铭及请铭人即可了解一些关于储巏交游的情况。如储巏喜欢与一些德高望重的处士交往,他们虽不入仕,却有为家族兴旺而牺牲的“小我”和愿意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以史家“仁心”帮助所需之人的“大我”精神。储巏钦佩他们的忠义仁心,并以此为榜样,一生忧国忧民,刚正不阿,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正是幼时从这些处士身上潜移默化而学来的。如《何处士墓志铭》:处士何姓,讳似,字宗辅……自巏童子时见其所与游者皆老成名徳之士……读书通大义,不治章句……天资恺爽……资产不逾中人,其周人之急若有余者,薛甲母死猝不能殡,处士辍母棺与之……。
该墓志通过叙述与墓主的相识、交游情况,表达对墓主的怀念、悲痛之情,并对墓主的性情总结介绍,最后以墓主的人生事迹加以说明,如将自己为母亲准备的棺木赠与薛甲之母。储巏以此事来称颂何处士通晓大义、正义凛然的精神品质。储巏笔下的处士符合明中期江苏地区的处士生活、心理等情况,对明代处士的整理研究自然不能避开储巏的墓志研究。
其二,这些墓志具有文学史料价值。与储巏交往的一些同僚旧友多读书有志之士,他们与当时的文人一样,胸怀大志,在文学创作上高举复古旗帜,师法盛唐,也创作出带有个人色彩、复古特色、地方特色的诗文。如王辣斋:“公效栢梁体……文者以典雅为肤浅,怪刻为古徤,皆后生所深戒……文章师韩欧,诗效王维、刘长卿……有《辣斋稿史》(疑《引笑集》)共若干卷传于时。”
由此可知,王辣斋的诗文创作风格,效仿韩愈等人,宗唐复古,与明中期文坛主流相一致,有《辣斋稿史》《引笑集》传世,这可作为墓主文学创作研究的依据。亦如李昊,师从张篠菴学诗文,著有《坦拙稿》十卷,《谪居集》四卷,《本朝分省人物考》《弇山堂别集》等文献都有传,但却未有《坦拙稿》《谪居集》的著录,所以这篇墓志可补这些文献之阙。
综上所述,储巏为这些官宦、处士、妇女等所作的墓志既可作为墓主传记的资料,又可补其他文献关于墓主记载的生平、身份、履历、事迹、文学创作等之阙,也可为之后笔者储巏散文研究的论文写作提供关键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