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化素养在日语翻译中的重要性

2018-11-15 05:47姚立波
长江丛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外来语翻译者日语

姚立波 孙 静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而文化则是桥梁上最重要的钢筋骨架,每一个国家的语言都是其文化积淀下衍生出来的人类文明的结晶。而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任何人都无法通过主观的臆想和猜测去理解及翻译其他国家的语言。所以翻译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文化理解基础之上的一项语言交换工作,他对于人类文化、科学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准确、恰当的翻译必不可少,因此更需要翻译者的艺术修养。翻译这项工作更要求翻译工作者的文化素养。

一、翻译的标准与意义

翻译旨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而不是文化蒙蔽。同时翻译作为艺术创作,既要忠实感受力的充分了解与把握,从而创作出符合读者期待,又能传播异域文化的作品。在翻译工作进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由于不同语言代表了不同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以及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一句话换在不同语言中说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诠释。例如,德语成语“beide Fleigen mit eimer klappe zu schlagen”译成中文为“一个拍子打死两只苍蝇”。而英文版本为“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意为“一个石子打死两只鸟”,法文版本为“faire d’nne pierre deux coup”意为“一个石子打两处”。日文版本为“一石で二鳥をおとす”,意为“一个石头打落两只鸟”。而中文则可以译成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箭双雕”。在不同国家有全然不同的诠释,若硬要直译过来未免太过刻板,而且会让读者不知原著作者所言之意,因此,在翻译这类聚优文化信息的内容时,首先要了解原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作品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将之联系到译入语的文化当中,找到能与其对应的相关文化或习俗,再进行翻译。

翻译工作讲求“信达雅”,信为忠于原作内容,达为使译文通顺,条理清晰,雅则为保持原作风格,然而真正做到“信达雅”则是难于上青天。清末文人严复曾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尤不译也,达则尚焉”。表明了此三难的重要性。如今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市面上大量日本文学作品的译本层出不穷,而作品的质量却不尽人意,,尤其在翻译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时,许多时候由于文化的差异,翻译人员自身就没有理解原作者的意图,就生硬地将其翻译过来,这样的作品读起来晦涩难懂,不利于读者阅读。

二、文化差异下的翻译

跨文化翻译是近年来翻译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处于中心位置,他要与两个语言,两种文化打交道,既是读者,又是作者,同时翻译作为一个能动因素,在促进文化交流,提高交际效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研究翻译,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转换。语言是与文化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而翻译实际就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译者是翻译中的主体,他的翻译目的、审美情趣及文化修养都对翻译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译者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应起到交流和传播文化的桥梁作用。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主要任务就是在文化背景下进行文章的翻译,为两种民族文化的沟通搭建桥梁,人们常说优秀的文化是世界的,是全人类的,而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因此翻译人员必须在母语水平上有很高的造诣,并且在译入语的语言文化上又不亚于母语水平的研究。

日本和我国在文化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尽管两种文化有着相似之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将引进的中国文化加以改进,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内容。因此我们在对日本作家的作品进行翻译的时候就不能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一方面日语当中有很多和制汉语词,在日语中有截然不同的意义。例如“丈夫”、“先生”等词语。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特别注意。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为农耕文化,日本文化属海洋文化,因此在很多俗语的翻译中就会有差异,比如一句话用来表明相同意境,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就有完全不同的喻体及表现形式。比如“抛砖引玉”,译成日语就变成了“エビで鯛を釣る”汉语中的砖玉就变为了虾和加吉鱼。如果没有很深的文化素养就会直译得面目全非,使人完全无法理解。

三、译者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就中日翻译来看,中国文化几千年发展下来,使得中国人喜欢直爽的说话、做事。而日本人则有截然相反的习惯,他们在表达自己情感时候往往喜欢拐弯抹角,甚至于在想要表达拒绝的时候,却委婉的用了肯定回答。这就会给习惯于直来直往的中国人或相对开放的欧美人带来困扰。这对于翻译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或者说是一种挑战。而想要打破这种桎梏就必须先深入了解两国文化。因此,翻译工作者必须是一个对文化有极高鉴赏力的人,必须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跨文化知识,才能担任起文化交流的重任。语言源于生活,生活又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形态都不相同,各国人民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以及他们表达各自感受的方式与习惯也都不同。因此翻译工作者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翻译作品的质量。

矛盾同志1954年8月在谈到文学含义问题时指出,“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语法和词汇的使用习惯我们不能想象把原文做逐字逐句按照其原来的结构顺序机械的翻译过来的翻译方法,能够恰当地传达,原作的面貌生,好的翻译者一方面阅读外国文学,一方面却以本国的语言进行思索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译文摆脱原文的语法和词汇的特殊性的拘束,使译文既是纯粹的祖国语言,而又忠实的表达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矛盾同志的话给我们翻译者以启发,使翻译者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然而真正做到这样却需要对文学有深刻的印象和日积月累的积淀。

不仅如此,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体现在日语的各个方面,比如外来语在日语中占有很大比重,而日语中的外来语来源十分广泛,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来源于英语,还有一大部分来源于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世界各国的语言。因此我们在进行日语翻译时候,不仅要有很强的汉语水平,还需要对其他国家的先进的、优秀的词语有一定了解。日本人在引用外来语方面也有一定习惯,他们在引用外来语之后,看哪个方便就用那个,留存下来的常用的都整合在一起,自然有的是片假名外来语词,有的是和语词,在往深了说还有个翻译留存的问题,就好比电脑,以前日本是没有的,但除掉音译的コンピュータ之余,早年还曾经有过汉语词式翻译叫做電子头脑,结果是前者高端好写,群众爱用,被留存下来,后者则因为大家都不爱用,就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只留在了特定版本的教科书和词典中了。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进行翻译时,要多方面了解文化知识,不仅是传统知识,更要紧跟时代潮流,掌握日本现代流行的文学动向,使译文更加深入人心,不死板,不拗口。

日语翻译水准的提高是渐渐积累起来的,文学素养更

是如此,而文化素养的高低正是翻译作品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各个方面着手,深入研究日本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从点滴做起,在翻译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我坚信在翻译者的努力之下,中日文化交流也会更加顺畅。

[1]陈岩.新编日译汉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5.

[2]冯科.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J].才智,2014(27).

[3]杨兆冬.日本文学作品汉译过程中的“灵活”与“准确”——以等效理论为依据[J].北方文学,2012(12):120.

[4]孙静.从口译误例谈日语口译人员所需能力[J].中国文房四宝,2013(05).

[5]张瑜.基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的日语翻译分析[J].都市家教,2012(10):207~208.

[6]孙乾坤.浅析日本谚语的翻译方法[J].读写算,2015,5(20).

猜你喜欢
外来语翻译者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有关日语中外来语的研究
日语外来语与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探讨
日语中的外来语修饰语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于日语中外来语的研究
论翻译者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