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琳
(上海建桥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上海 201306)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及生态意识的不断升温,生态题材影片逐渐成为现代电影创作领域的热门,而影视艺术在传播环境保护意识与倡导环保理念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尤其近年来《海洋》《2012》《金刚》《阿凡达》《美人鱼》《荒野猎人》等一系列生态题材电影在全球的热映,更是引发了国内外社会对生态题材电影的广泛讨论。为探究生态题材电影的艺术魅力,本文对生态题材电影的美学与人文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未来生态题材电影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同时提升我国电影人的环保意识。
生态题材影片作为对生态环境和生态事件影像化的呈现,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命与自然的生态主题下,《阿凡达》《美人鱼》《荒野猎人》等生态题材电影首先采用质朴的自然元素,为观众展示自然之美。例如,在2016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三项大奖的生态题材影片《荒野猎人》中,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首先在镜头中采用了大量充满自然之美的生态景观。影片导演为能够凸显自然环境的真实和唯美,在电影中自始至终没有采用任何辅助光,而是完全借助自然光线,从而让影片完全沉浸在一种神秘而又奇幻的色彩中,同时山峦、荒野、山林中隐约透出的光线更是将影片取自然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沉浸在唯美的环境之中。影片为真实地呈现自然生态之美,采用了大量质朴的镜头语言和大量真实现存的景象,以自然镜头形式为观众提供了非常直观的生态信息,尤其长镜头与空镜头的运用,既让影片将更多的自然生态元素容纳到影片中,同时也对电影生态美学作用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影片通过主人公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感染观众的情绪和感受,让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重构。影片中的主人公仿佛《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他的身上时刻散发着野性与原始之美。作为拓荒者,他对自然环境和部落情况了如指掌,正是通过该人物形象的塑造,导演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对抗、和谐的生态意识展示给观众。影片中主人公虽然身负重伤,但在荒野中却在自然环境中汲取着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人类从自然中汲取的,是人类与自然生息共存的重要体现,这也许是导演最想表达的美学思想。
其次,生态题材电影采用现代影视技术等元素构建出一个更具思想深度的社会生态环境,在人与自然的对抗和融合中探索价值的回归及理想生态环境的构建。生态题材电影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并非单纯地依靠影片中自然环境之美的呈现,而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将自然、人、科技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为观众构建一个与现代社会不同的审美环境,引发观众对和谐生态环境的向往。如《阿凡达》等生态题材科幻电影经常采用影像技术呈现奇观化效果,让观众沉浸在审美情景中。生态题材电影要想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和观众形成对生态思想的对接,就必须以高水平的影像为前提。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之下,现代高科技影视创作技术为生态电影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优越性,让生态影像和故事影像创作可以迅速强化。而借助影像制作设备的先进技术,生态电影则形成了大量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奇观化镜头语言,在审美感受方面营造出视觉与心灵双重的震撼力。由媒介特性角度理解,现代生态题材影片是生态观念与科技结合的影像形态,是技巧性与视觉艺术的有机融合,其说服力和表现力更强。例如雅克·贝汉历时两年拍摄的生态题材影片《海洋》就借助了微距离拍摄与水下拍摄等技术,让各种奇特的生物和自然景观细节完全尽收于电影画面的同时,也让电影本身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既满足了现代观众的猎奇心理,同时也让观众参与到影片中,以更具现代气息的电影技术和内容感染观众,引导观众在奇幻瑰丽的自然环境中开始尊重不同种族、不同生命,将影片的生态意识彰显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从3D、微距摄影到水下摄影与航拍,由延时拍摄到变速拍摄和间歇摄影,各种先进的拍摄技术与创作理念让生态影片创作更富有张力和美感,在《美人鱼》《海洋》《地心历险记》等电影作品中,这些技术的美学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与验证。借助多元化制作技术展示生态奇观和生命景观之美,生态题材影片实现了奇观式影像的现代化展示,同时也实现了观众对视觉美感与欣赏性的观影追求。
最后,生态题材电影经常采用极具生命质感的音效,提升电影的审美功效。生态题材影片在运用各种镜头展示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经常采用各种音效来展现影片的审美效果。生态题材影片听觉感受往往借助联想、想象与通感引导观众形成内心的视像,内心画面和动态影像画面相互呼应融合,同时电影中音效的适当应用可以极大拓展影片画面的空间感,让电影时空得以延续统一,从而强化影片的意指和含蓄思想。影片音效的运用,让电影在高强度视觉呈现的同时,提升生态影片生命质感和审美意味。可以说,听觉语言作为表意元素,其既可配合影片画面,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意义与象征性。例如,在生态题材电影《海洋之歌》中,“海豹仙子”的歌声、精灵们的歌声在影片中引导着画面,时而委婉时而清脆的歌声和各种音乐手法与电影丝丝相扣,既宁静幽远,又纯净简洁,让观众直观地、自然地沉浸在海洋文化之中。尤其是影片中《与鱼儿共舞》的音乐清新唯美,极具童话色彩,与整个电影的画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向观众描述出海洋的美丽与神秘,更以包含关怀与尊重的情感和影像一起,将海洋孕育生命的神圣意味传递给观众。再如电影《海洋》中,当影片中鸟儿飞过空中时,导演采用交响乐的伴奏形式,衬托鸟儿们在空中飞翔的身姿,此时听觉语言配合着电影画面,既具有独立意义,同时也成为影片审美的灵魂,成为电影的精髓。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生态题材电影的画面内容可以通过听觉语言代替表达,音乐也演变为画面,引导画面的同时,也超越了电影的画面。其在强化影片视觉形象的基础上,提升了观众对生态影片画面的理解,而抽象的生态思想或生态美学意蕴也变得具体和立体,演变为特殊的美学形象,形成了对影片审美形象和审美内涵的深化。
生态题材电影作为新的电影类型,对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发出了预警,对于反思人类精神生态的困境,唤醒现代观众的环保意识及塑造其生态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题材电影不但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无情,同时也对人性和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生态题材电影通过自然灾难,激发观众的反思。《后天》《2012》《末日崩塌》等灾难影片将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冲突极端化地表现给观众,让观众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极强的视觉冲击,从而通过画面对视听器官的直接作用而引起观众思维器官对生态及生态破坏的思考,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心理震撼。例如,在《后天》一片中,因为人类自身而造成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导致气候灾难突然降临人间,海啸、暴雪与严寒席卷了全世界。生态题材影片借助生态灾难的真实性描述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心理印象,让我们去思考这些灾难背后的人为因素。
其次,生态题材电影让观众开始思考人类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尤其是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城市化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但是却为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侵害。在当前众多生态题材电影中,无论是艺术片还是科幻电影等商业影片,城市都代表了人类的贪婪,象征着人类膨胀的欲望。例如,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就借助夸张的镜头对城市化导致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揭露。影片中开发商为保证填海造地房地产工程的顺利开展,在大海中采用了破坏力超强的声呐装置来控制影响海洋生物的出没。在声呐装置的影响下,美人鱼家族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不仅身体出现病变,而且被迫离开了海洋之家,只能委身于一艘破旧的废船中艰难度日。影片中美人鱼家族是自然生态环境中生物的代表,他们的遭遇就是自然环境遭受城市化破坏的缩影,甚至真实的遭遇更为悲惨。影片批判了人类为了获取物质利益,对自然生态肆意破坏,甚至对其他生物的生命置之不理等现象。同样在《阿凡达》中,导演卡梅隆通过人类社会与潘多拉星球人之间的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城市化或工业化发展对环境资源的肆意掠夺及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批判了人类的贪婪,同时也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
生态题材影片带给观众的第三个思考就是科技伦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至上”等思想不断涌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种“唯科技论”的伦理思想在生态题材影片中受到了尖锐的批判,也引发了观众对科技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例如,在影片《阿凡达》中导演卡梅隆就对科技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影片中骄傲的上校一直坚信通过高科技的武器就可以完全摧毁潘多拉星球上的一切生物,可以肆意开采潘多拉的矿产,他坚信科技可以征服任何东西。在这种“唯科技论”的伦理道德的影响下,上校疯狂地指挥士兵对潘多拉星球进行侵略,对纳威族人进行残酷镇压,让本来美丽神秘的世外桃源完全变成了充满血腥与屠杀的人间地狱。电影《阿凡达》告诉观众,科学技术并不是无敌的,然而科学技术并非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源,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在科技的支持下,变得妄自尊大,而且严重地背离自然规律,肆意践踏自然生态环境中其他生命的尊严和权利,从而导致了全球范围的生态灾难与生态危机,反过来也导致人类社会的灾难与科技、文明与文化的倒退。
最后,生态题材影片带给观众最重要的思考是人类自身未来的发展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现有生态问题。生态题材电影一方面批判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探讨未来生态灾难的解决途径,探析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摸索。在这个层面上,东西方的生态题材影片似乎形成了一种天然的默契,那就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例如《阿凡达》中,主人公杰克与纳威族人最后融为一体,将自然环境保护看作人类与其他物种共同的使命,导演卡梅隆借此向观众提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影片中杰克在心灵树的引导下,在纳威人奈蒂丽的帮助下,完全融入自然之中,开始崇敬、保护自然环境,不仅最终和纳威人一起打败了外敌, 而且也转变为一个充满正义与爱心的新生命。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风之谷》也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未来进行了探讨,认为只有通过人类自身生态意识的转变才能实现任何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只有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人类才能拥有未来。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全世界电影创作者逐渐加入生态题材影片的创作中,通过各种方式将生态美学思想、人文内涵与各类叙事主题融合在一起,用光影的方式展示着电影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担忧和思考。同时,好莱坞生态题材影片的成功也为我国电影创作者提供了启示,在未来创作中应该关注生态题材电影的发展趋势,注重影片生态美学和人文内涵的艺术表现,提升我国电影的欣赏性、启发性与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