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高校外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2018-11-15 02:35尹晓宁
散文百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软件微信课堂教学

尹晓宁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伴随“互联网+”技术应用日趋广泛,智能手机和4G通信网络应用的迅速大众化,现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在近两年瞬间成为大众社交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出现逐渐取代传统信息渠道的趋势。甚至现在出现微支付,“微时代”已经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可以说带着一部手机走天下。尤其在大学,新技术更是更早也更广泛地被接纳,大步率先进入“微时代”。移动设备的社交软件通过与身份的高度印证,已成为人际互动的新的平台。由于模仿、感染、暗示的心理效应,手机交友平台已成为学生间新的“流行”符号,大学生课上用手机迅速实现了普遍化。

一、将蓝墨、ismart等软件引入外语课堂教学

如何面对学生上课玩手机,像不少中学一样没收手机,或者规定禁止携带手机。这种做法可能对于中学生有效,但违背了大学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尊重学生基本个人权利的原则,是一种被动学习的消极方法。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密不可分。如果能将使用手机变抑制因素为促进因素,反而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英语学习中,单词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而且每次课后的语言对话练习都不会完成的很理想。ismart、蓝墨等这些教学软件是基于微信和互联网的出现而特别制作的。目前我们通过在课堂上使用ismart、蓝墨等软件配合所学的教学内容,不仅没有出现“低头”、缺课的情景,教学效率和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比如,我会要求学生对每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在ismart软件的中就留下相关问题,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可以预习和查阅资料,我通过我的平台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此外,ismart可以在课上进行口语对话练习。把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放到软件中,学生通过按角色朗读以及句子的练习,可以反复进行朗读。因为有时间限制和打分,不标准或者不正确的话,就必须反复练习,直到正确为止。学生在使用这些软件时,就不会用手机玩游戏或聊天了。并且收获了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在遇到需要“抽签”决定回答问题的次序时,微信是个良好的辅助工具。实践证明,适当借助新媒体为课堂练习的工具,既可节省时间、增加课堂互动的效率,又能制造课堂趣味。最关键的是,通过这种手段,教师在无形中明确了手机使用的界限:在课堂上,手机只能是教学的工具;除非教师发令,学生不得使用。通过对手机的掌控,教师重新实现了对课堂的掌控力。

二、微信的课后介入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其功能定位是移动即时通讯工具。微信的出现,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微信是一款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迅速发送语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微信用户还可以通过搜号码、扫描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组建封闭的讨论群。这为高效地拓展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在课后使用微信与学生交流,从形式上说,可以增加学生巩固复习课堂教学内容、激发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兴趣,刺激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从内容上看,又能及时解决学生课后复习出现的问题,检验教学成果,发掘疑点难点,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具体的做法包括:

1.一对一互动介入。

微信课后介入主要功能是答疑。首先,可以与学生建立起一对一的关系回答问题。可以看到,在微信中的答疑过程是个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能察觉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补充。比起传统的短信、电话、邮件,微信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语音答疑。这在外语中有较强的实用性。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听到学生的发音细节,进行及时矫正,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回复中领会正确的发音方式。在一对一的微信互动中,学生还可将与学科有关的信息需求反馈给教师。教师可视情况给予帮助,或在课外安排时间给予指导。这种相关信息需求的及时满足可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向反应。

2.微信群的功能。

一对一的答疑可以尊重学生对隐私保护的需求。如果学生更愿意在微信群中提问,教师的回答则是其他学习者也可见的,可以取得与课堂公开答疑类似的更广泛的教学效果。微信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建立一个大家都可以参与讨论的平台,这个平台是随时可见的。一个学生发起问题,其他学生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并且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之间先讨论解决问题,再给出答案。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还能发起头脑风暴,训练团队合作的学术范式。这一讨论没有时间局限,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课后的群讨论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行为观察平台,教师通过群体互动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个性表现,有助于因材施教。

新媒体手段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过程。任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需要对新媒体的功能、教学内容、学生承受力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真地准备,并逐步地、循序渐进地尝试着进行。更为重要的是,新媒体要素的引进有赖于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支撑体系支持。而且,在具体教学中,引进新媒体并没有以一当十的样板,教师应依据具体的学科和学时、学生情况量身打造改革方案。如果能对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师生互动、学生成长建立一套更为客观的评价标准,“微时代”“微教学”将会更好地推广,适应“水土”,真正解决现今的教学困境。

猜你喜欢
软件微信课堂教学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微信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微信
微信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