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教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应用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就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的必要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化教学;应用探究
由于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具有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授课有时会让学生感到无聊乏味,所以,这种“游戏化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知识不再枯燥,反而变得有趣,学生在这种体验性学习中感受信息技术学习的自由和乐趣。
一、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一)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更加着重于理论知识,学生难免会感到无趣。而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和竞争性,以“乐”为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边游戏一边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便会形成。
(二)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之所以把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列入《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因为创造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创造能力的产生,信息技术课的“游戏化”便提供了这样的环境,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 操作电脑游戏软件进行的游戏化教学
与以往信息技术课的“你讲我听”的灌输模式使学生容易厌倦和溜号不同,游戏化教学设计了让学生熟练地操作键盘的“操作游戏”这一环节,例如,“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小游戏,老师组织打字速度比赛等。通过这些游戏环节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 日常可用的计算机基础的游戏化教学
所有的教学最终目的都是日常应用,所以为了兼顾理论与实践,可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会应用到的计算机基础的游戏化教学环节。
1. 认识并拆组计算机的硬件
相比于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学生更多的是直接使用,所以在讲解计算机组成相关章节时,可以设置课上实践环节。例如,《认识计算机》这节课,在观看过幻灯片演示后学生直接拆装计算机,这样可以让他们更直观地看到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这样变理论为实践的游戏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增强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2. 掌握处理简单故障的技能
不论是中学生还是成年人,大多数人都只是把计算机当作应用工作的工具,所以几乎没有人在电脑出现故障的时候自己解决。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生最好掌握一下处理简单故障的技能,作为一名教师可以在机房里给学生设置一些简单的故障,当学生向教师求救时将故障解决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给计算机重新做一遍系统。一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解决故障,就会对自己处理故障的能力有一定的自信心,进而激发他们想要学习更多的热情。如果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故障问题出现,学生也一定会乐于并且有能力去解决。这样一举多得,实现了从理论到应用的过渡。
3. 指导学生收发电子邮件
当今是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子邮件而不是传统的纸质信件,电子邮件也有方便快捷等纸质信件所不具备的优点。由于区域性或者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电子邮件这一新兴形式,信息技术课给他们创造了这样一个条件,当教师在讲授《走进网络世界》这一单元时,可以指导帮助学生申请建立一个免费邮箱,学生们通过电子邮件给彼此写信,电子邮件的收发能力会得到锻炼。这是孩子们所欢迎、乐于接受的新事物,愉快地互发电子邮件的同时也能增进感情,这样一来同学们应该很快就能掌握这一技能。
4. 简单的幻灯片的学习制作
学习《图片的获取与加工》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做一个简单的游戏,事先先把这个游戏发给学生玩一会,之后告诉他们只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自己也可以做出来这样的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再详细分步骤地讲解PPT的制作过程,学生跟着一起操作。这样既紧张又有趣的课会是学生们所喜爱的。课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换自己制作的游戏。课后教师可以模仿电视节目《一站到底》的形式,将学生课上学习的相关知识做成竞赛题,学生通过分组参加竞赛,守擂获得胜利,教师给守擂成功的小组颁发奖励。这种方式很好地将知识与游戏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 结语
从上述内容可知,信息技术这门课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过度沉迷游戏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适当的益智游戏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作用。选择与时俱进的、学生们喜欢的游戏化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更是有积极的作用。游戏化的教学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新事物能力的优点,学生在具备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的同时,也有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卢彤.创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别样风采[J].华夏教师,2016(7).
[2]冯文静.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王波,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張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