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促进社会承运政治社会化功能,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以及特性的分析,就能进一步丰富理论,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更深的认识。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特性的角度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实际理论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特性;主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结合相应社会或者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实施教育影响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看待就有着不同的结果,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构成要素,有着单一性以及内在性等特征。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构成要素是在教育没发生就规定的,将思政教育要素作为静态描述,通过思政教育和受教育者从哲学观点进行说明是合适的。而从思政教育过程动态实践认识方面来说,在描述生动丰富作用转化的情境过程中,教育和受教育在通过哲学认知论中主客体概念说明就显然是不合适的。思政教育要素构成内在运作机制从内容指向上来说,是认识论问题,思政教育体系是特定认识系统,是教育和受教育相互作用的形成的内在机制。系统中教育者是基本属性,是认识以及实践的主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基础条件是能对教育对象有正确认识,活动过程则是和受教育交流信息,在活动的结果层面是让受教育者有所收获,同时教育者自身也有新的认识和收获,这种相互的作用是思政教育认识论的本质。
思想政治受教育者,成为主体是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的,在对哲学认识论当中主客体概念进行引入时,其中的争论是由来已久的,而最终所探讨的问题是受教者能不能成为主体。从这一层面来看就有着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单一主体说,并有着不同的主体说,也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说。如教育者说认为教育者是思政教育活动发起人,是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说则认为受教者成长以及发展是教育者提供,受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就成为主体。这一学说从单一主体说分成不同的观点,从而就能看到所存在的片面。
再者,双主体说理论也是比较重要的,这一学说也有着不同的观点,一个是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互为客体,教育过程以及受教过程的不同角度就有着不同的观点,这一说法是比较普遍的,是和哲学认识论当中主体界定相符合的,都是有目的以及有意识的。从双主体说能够看到,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同等看待的,对思政教育主体意识降低了,教育中能否达到相应的目的,还取决于思政交易组合主体能否发挥相应的作用。
另外,对于思政教育主体的认识还有一种说法,也就是主体际说。这一说法认为思政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交互过程,是主客体的转化实现的,这一说法是表达主体间性说的体现,这是两种关系的统一,主体间性对客体表述需要进一步探究,主体间性客体是教育资料,受教育者主体和教育资料客体矛盾难以理解成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从对思政教育主客体的相关探究当中能够看到,其中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在对分析问题方法论层面的不同见解比较突出。对思政教育主客体的确定,从方法上就要有两面约定,理论层面就需要对主客体和其关系加以明确,通过形而上学方法进行探究。通过一定阶段研究,把部分从整体分离来集中解决问题。还需要在对主客体关系考察当中,要能从特定角度确定两者相互关系,分解在时间以及空间相互连接交融过程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两种情况下成为主体加以明确。受教育者接受视角,受教育者是主体,从已有思想基础出发接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以及作用,对思政教育信息选择整合,丰富发展教育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受教育者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教育目标内容等并非思政教育者规定,是受教育者自设和社会客观要求相结合进行设定的。这样自己就成为教育者,方式上是从外向内疏导教育转化的,结合独立性等将外在压力转变内在动力,这样受教育者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就成为教育主体。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特性探究
思政教育主体是角色主体,和受教育关系是主客体关系,是将思政教育作为桥梁进行连接的,思政教育者主体地位和通常的主体相比就有不同,主要体现在是有着客体性的主体,客体性的特征主要是体现在主体功能发挥中,被教育对象所审视,以及受到社会角色身份制约。思政教育者任务是社会规定的,教育者是主体,其活动并非自主个人行为,是受到社会支配的,这一社会力量就成为社会根本利益以及人民根本利益,在党的路线以及纲领当中有着鲜明的呈现,有着思想认识定势才能成为思政教育工作主体。其教育活动受到受教育者审视,这一审视是多方面的,如教育主体素质以及言行是否一致等,一旦受到言行不一致评价就会造成缺少信任感。思政教育者作用主要是自查反省的对象,其活动在社会力量支配上比较突出,通过自查反省使得主体作用就成为自查反省对象,这是比较突出的特征。
思政教育工作当中教育者是主体但是受到社会支配,主体活动在客体审视以及自检反省当中,这一方面的表现就使得思政教育主体有着客体性的特征,是客体性的主体,这一特殊性对强化思政教育及管理和思维方式改变等都有着积极作用。在对这一特殊性有了进一步深化认识之后,才能有效增强教育管理当中民主平等意识基础。思政教育当中教育者通常会不自觉突出自己的角色地位,在教学的方式上采用灌输式,这就容易受到受教育者的逆反,存在不配合的情况,所以要能加强教育主体方面认识,有针对性地来应对实际的问题。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以及特性的探究,对丰富理论以及解决实际的问题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从此次的理论研究分析中,希望能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从思想上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刘飞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力的策略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5).
[2]叶雷.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新论[J].前沿,2016(06).
[3]刘清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素质[J].青年文学家,2016(08).
[4]马继,李尚敏.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环境的几点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17(01).
[5]陈泷.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新论[J].武汉科技學院学报,2017(08).
作者简介:
王霞,助教,湖北省武汉市,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