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延展,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供可读的书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徜徉在书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让学生快乐阳光地成长。
关键词:阅读;激发;资源
经过语文教学的实践,越来越发觉,学好语文仅仅靠一本语文书,是不可能的。没有丰厚的文学底蕴,没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和清晰的逻辑思维,想把阅读理解做全对,更是不容易。现在的学生他们沉浸在动画的世界里,形象生动的画面感染他们,他们对阅读根本没有兴趣,导致学生阅读量不达标,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写作水平只是停留在表象思维,针对学生的现状,笔者在教学中常常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改变学生这种局面。
一、 创设阅读的环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孔子的这句话,就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能调动学生的内在的潜能。可是现在的学生因“可视而精彩”的画面习惯,形象思维夺走了他们的逻辑思维,他们不想思考,甚至有的学生他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直接把书本的内容,或者内容提要,直接照本抄一段,他们根本静不下来读一本书,让学生读整本书,确实是难上加难。针对学生的不爱,笔者在教室的每个角落。设置了图书角,每个读书角都是笔者了解学生,专门配置了,学生最喜爱读的书,放在那里,让他们触手可及,图书角的位置,还放上隔潮垫,学生在那里或躺或卧或蹲或站,让学生随性,每次笔者走过图书角,也迫不及待地拿起书去读。去影响着学生,让学生学会模仿。俗话:“言传不如身教”,或许是笔者经常走到图书角,迫不及待地拿着看……每次下课,学生也悄悄,陆续走到图书角,拿起自己喜爱的书津津有味地读着,班级内少了打闹的声音,而班级内读书的队伍越来越大。看着学生读书的热情越来越高。然后,笔者就让学生搜集读书的名言,分小组制作成标语,贴在图书角上。学生把图书角渲染的真是教室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看“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教师也无须大力渲染读书的好处,学生也悄悄地读书中找到了快乐,感觉读书使他们最大的快乐。
学生的兴趣就这样被笔者悄无声息地给点燃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愈来愈浓,笔者跟着他们不断地阅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仅让学生读,而不去思考或许读再多的书也是徒劳。笔者就在班里,经常开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写作的能力,读的欲望,写的欲望,都被教师给点燃了,甚至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就这还愁学生不博览群书吗?
二、 利用阅读课,帮学生制定计划
地方课程都设置了一节阅读课,而这节阅读不是让教师来上课,而是让学生来阅读和交流,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笔者就把这节阅读当作很珍贵的一节课,不仅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而且帮助学生制定读书计划,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思,但是学生阅读的层次不同,教师在要求学生读书和做读书笔记都要有层次,笔者在班级内把学生分成三类,这三类学生在读书时,让他们做的读书笔记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在读书笔记仅仅抄写,一些优美的词语;有的同学能把优美的词语运用起来写一段话;有的学生能根据文本的写作结构写仿写一段话。笔者在引导学生读《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有的学生学读到这段内容,立刻奋笔疾书写下:“不必说教室的读书角,醒目的标语,光滑的隔潮垫,丰富多彩的读书架,……”也有的学生写道:“不必说楼梯间的图书角,蘑菇厅的书架,墙壁的展览架,还有教室门前的小展室,每个角落都充满着书的芳香。……”
看到学生这些有趣的文章,教师应该知道阅读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快乐,更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成长。
特别是笔者和学生同读一本《草房子》这本书时,笔者让学生拿到这本书,先看封皮,在看内容简介,根据自己对这本的了解,提出这本书主问题:《草房子》中的主人公你最佩服谁?《草房子》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学生就围绕着这些主问题,去读书,再交流。
生1:给我留下印象最深是桑桑,桑桑是幸福的孩子,幸福一爸爸是校长,妈妈是农民,还有一个妹妹。幸福二桑桑在学校里不缺橡皮、铅笔等学习用品。幸福三桑桑可以掏鸟窝,而我就不行……生2:桑桑也是个机灵,聪明,活泼的孩子,喜欢冒险,也经常被爸妈骂。生3:其实桑桑的学习条件比每个学生都好,但是桑桑也不喜欢学习,但是他的作文却写得十分的好。生4:桑桑很可怜,为什么会生病,但是在他生病中我看到桑桑的勇敢、坚强……
学生就跟着文本把桑桑的性格特点细腻地给予讲述,课堂异彩纷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再读任何一本都要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学生在读书的过程各种能力潜能被挖掘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被挖掘出来。在读书中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 提供书籍资源,常做源头活水
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家长的意识不强,认为孩子在学校读好语文书就行,什么课外书,无形增加家庭的负担,学生一到家说买书,家长就害怕,导致学生想读书,但没有书的困惑。
针对学生的现状,笔者采用捐赠的形式,把家里自己读完的书,拿到班级和同学们分享;同时也让学校的图书室对学生开放,这样学生就能有大量的书籍,不会因没有书读而无奈,解决了“无米之炊”的烦恼。学生徜徉在书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吮吸知识的甘露,快乐、自信……
四、 结语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延展,作为语文教师千万不能忽略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师要潜心研究,努力探索阅读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课外阅读这朵花能开出“灿烂的花”能结出“丰硕的果”。让语文学习不是被动的教,还学生自由度时间和空间,让在阅读中找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晓铎.浅谈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讀能力的良策[J].小学生阅读,2012(4).
[2]邵梦申.小学生阅读课堂的打造策略[J].阅读天地,2014(5).
作者简介:刘平,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崇文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