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APT教学模式理论认为,有效的信息化教学除了合理运用信息化工具以外,还需要多种教学要素的深入融合。比较紧密相关的要素为,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鉴于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目前高职生公共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实际困境,高职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可根据各高职院校的客观实际情况,利用好可利用的信息工具和合适的英语数字化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多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势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APT模型;教育信息化;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一、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发展,网络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微课、慕课教学和数字化课程资源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涌现。然而,有效的课堂教学除了吸引人的信息化教学技术(Technology),还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pedagogy)和多元教学评价(Assessment)。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张屹等在《“以评促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型的构建与解析》构建了适用于信息化教学的模型(见图1),指出评价对信息化教学的倒推作用。构建了评价教法技术(Assessment,Pedagogy,Technology,APT)模型。本文将探究APT教学理论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期待基于APT模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将极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
二、 APT教学模型应用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可塑性
(一)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各高职院校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校企合作,彰显行业特色。大部分高職学院并未开设英语专业,英语只作为公共必修课并不占优势,其开设课程量大约在90-120节/学年。此外高校的扩招和单招,高职生的生源质量也受到影响,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大部分学生都是抱着混学分的态度,一个班级大约有15%左右的学生无法开口,上课经常做些与英语学习无关的事情。任课教师面临以上的实际困难,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二) 信息化教学模型APT的构建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鉴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水平中体现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学校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实践也证明,信息化支持的有效教学与多种要素的有效融合分不开。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学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指标。教学法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所应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则伴随整个过程,对于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至关重要。鉴于高职生的基础薄弱,教师将情境模拟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合运用,利用情境、合作,任务分配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思维也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最后,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则为教学方法的使用和评价的科学开展提供了新手段和方法。但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并不意味着信息化教学工具的高端和多少,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选用合理的信息工具。
三、 基于APT模型在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型的构建
(一) 基于APT模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评价方式的构建-Assessmen
APT教学模型中的评价手段是指支持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与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结合高职生的英语学习特征,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为例,可设计基于APT模型的多种教学评价手段。具体分为课前评价、课程中评价和课后评价。首先,课前可通过I smart软件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评价,通过预习情况发现问题。例如:词汇关,教师可以通过I smart在后台布置读音和词汇听写任务,在规定时间段内测试学生对每单元的词汇掌握情况。如有发音错误,教师予以及时纠正,由此达到良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效果。其次,课中评价。具体表现在:首先,老师设置相关问题(例如在导入环节采取问题式导入)让学生通过无线终端在后台进行讨论。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完善和补充,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积极互动,有效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最后,学生在Ismart平台上进行教学内容配套练习,继而展示练习成果,教师通过软件平台监控学生参与的活跃度及对所授知识掌握的程度。通过整个教学中的教师提问、学生探讨、教师指点、学生合作练习测试、教师随时随地监控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热度,最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在期末在线考试和每单元学生参与话题讨论的情况。
(二) 基于APT模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的构建-Pedagogy
根据高职生自身特点,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不足,外在动机要求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行为刺激,可见,多元教学方法的实施将有利于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有效开展。在《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的数字课程资源的学习中,教师通过Ismart平台对于疑难点,对学生采取启发式教学,分组讨论式教学。归纳总结性的观点上则可以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而对于在感官上难以达到的一些情感目标,则可以采取翻转课堂形式,先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情境。例如《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第七单元的课文讲解:The Most Unforgettable Character Ive Met,在学习最后的师生离别的场景时,教师可以提前在Ismart 平台布置任务:分小组角色扮演,朗诵其中的对白。最后要求每组学生集体演唱Farewell英文歌来体验离别的伤感。通过这种体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更容易身临其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自然变得更加容易。
(三) 基于APT模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技术工具运用的构建-Technology
目前,教学上常见信息技术硬件资源有: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软件资源分为教学演示工具(Microsoft Office 工具、PDF工具、視频)、信息检索工具(谷歌、百度)、教学交流工具(Email、QQ、微博、微信)、学习社区工具(论坛、博客)、网络课程管理系统(“云课堂”学习平台)等[5]。目前符合高职教学的理想硬件为:智能手机终端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使用软件工具中的Microsoft Office、PDF等进行教学演示,用谷歌、百度进行文件信息检索,用网络综合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平台、QQ群以及课程配套的数字资源Ismart平台发布课前预习的任务清单、制作教学微课件讲解重难点内容,通过Ismart软件进行英语课前、中、后相关练习测试,根据测试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根据Ismart平台的学习监控体系,查看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时长、学习成绩和课程完成情况。从而清楚知晓每次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
四、 结语
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中,基于APT模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更有效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反馈调查,迅速得到学生们给予教学上的评价,让教师能有的放矢,更好改进教学不足。另一方面,借助于信息技术工具对学生的在线测试,也能让教师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PDF模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能够起到以学促教,以教促学,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对于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屹,白青玉.基于APT教学模型的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影响研究—以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6-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7-29.
[3]Harris,J.,Mishra,P.,Koehler,M..Teachers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nd Learning Activity Types:Curriculum-Base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Reframed[J].,2009,41(4).
[4]张屹.信息化教学模型APT的构建与设计[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5(5).
[5]丁丹.MOOC时代基于 APT模型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8(3).
作者简介:
魏涛,讲师,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