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18-11-14 11:00李润梅
考试周刊 2018年94期
关键词:情景创设兴趣小学语文

摘要:通过在小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助于增强语言感染力,通过生动描述能够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充分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情景。情境创设还能够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首先对情境创设进行了基本阐述,并相应提出了提高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景创设;兴趣

随着国家新课程进行改革力度的持续增强,和对义务教育的深入开展,关于学生的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课堂教学情境有目的设计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中。小学课堂情境的创设时,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的呈现形式和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既要注重各个学科的特点,又要兼顾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本文主要以情境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为研究重点,具体分析了情境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的设计。

一、 情境创设的基本内涵解析

情境创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时运用特定的方法来展示、表达特定的场景或者情感状态,从而使得文章内容的表现更加生动、完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语言描述、外界环境烘托以及多媒体展示等。情景可以分为抽象场景和具体场景,它们的创设都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些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要注重情境创设的艺术性。虽然情景创设的方法有很多,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随意的。美感对于创设情境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美感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其次是要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还是要给学生带来启发,提高教学效果,因而是否具有实效性,能否使学生很好地认识到文章中的思想,是评判情境创设效果的重要标准。最后便是要注重艺术性与时效性的整合。实效性与艺术性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如果缺乏实效性,艺术性也就缺乏了内涵;而缺乏了艺术性,实效性也会导致枯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将实效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才能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提高情境创设效果的策略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中情境教学方式的主要创建方式是:确定情境教学的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及利用教学工具创建情境——在情境中解释、应用、拓展。这种模式适应于小学课堂。根据这个理论,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 利用课文隐藏信息

受到学生阅读能力的限制以及篇幅的限制,小学语文课文相对都比较简单,因而也会隐藏一部分信息,即文章留白。而结合这些文章留白来设置情境既可以激發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人教版《唯一的听众》一文中,“我”在知道老人其实就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以后,以省略号结束这一段情节,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段留白来设置情境,让学生自由思考,去补充省略号所隐含的情节,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 利用文中“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文学作品本身就不是完全的写实,难免会掺杂一定的艺术创作,因而课文内容往往会与显示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产生一些“问题”,通常表现为理解错误。以《飞夺泸定桥》一文为例,红军战士当时的武器设备比较差,没有飞机大炮,那他们是如何“飞”夺泸定桥的呢?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在这里产生疑问,此时教师就应该先将这个问题抛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以后再说明“飞”字表现红军作战的迅速、勇猛,再进一步结合文章内容与相关背景资料将红军行军的示意图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充分理解“飞夺泸定桥”的含义与意义。除此之外,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或是不同文化背景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问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从而提高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以及实效性。

(三) 结合自身生活创设情境

文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小学课本当中所学到的课文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映射,因而与生活结合对创设情境至关重要。例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想象一下“再见了,亲人”是怎样的一个场景,自己生活中和哪些亲人说过再见,又是为什么说了再见?在想清楚之后再抛出问题,即文章中的“亲人”指的是什么?而又为什么要说再见?抛出问题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仔细地去阅读课文,主动获取知识。

(四) 针对课文主题创设情境

为让学生学习过程中避免走弯路,高效学习语文课文,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紧密联系文章主题,或者说是紧密围绕主题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山中访友》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一日游览地所见,因为具有发现美的眼睛,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都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画面也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眼中,也进到作者的心中。让读者们产生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不但是作者的,也是读者们自己的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在设置情境的时候,若能紧密结合作者的主题,借鉴作者的视角,要把山间万物当作“朋友”来看待,全面理解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 结束语

总的来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最根本手段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较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使用科学方法进行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贾海静.结合情境让阅读更有效——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探究[J].吉林教育,2017(14):64.

[2]祝桂兴.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时代教育,2017(04):1.

作者简介:

李润梅,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刘家峡川南小学。

猜你喜欢
情景创设兴趣小学语文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情景创设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开展实践尝试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情景创设的作用和策略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