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蕾 王秀 李庆龄
摘 要:[目的]介绍基于女性养生岗位需求的中医学专业女性养生方向人才养模式的研究及效果。[方法]通过面试组建校企合作班级为实验组,选择为与实验组在第一学年成绩无明显差异的学生组成对照组,两组各36人,分别给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教学和传统模式教学,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及企业对毕业生评价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毕业生就业率无差异,实验组就业适应期、就业薪资及企业评价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毕业生能更好实现毕业与就业接轨,适应岗位需求。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国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人们对保健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存在突出问题是缺乏掌握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和执掌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企业管理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高专培养造就创新性专门人才。巨大的养生保健服务行业是高职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我校中医学专业根据高职中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与希莱雅创美美容用品有限公司合作组织成立校企合作班级希莱雅女性养生班,以校企合作的创新培养模式,适应市场需求,促进毕业与就业接轨。
一、 研究方法
(一) 培养对象及分组:选拔我校2013级三年制中医学专业班级二年级学生36人,组建校企合作班级希莱雅女性养生班作为实验组,另选择第一学年成绩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的36人为对照组。
(二) 培养模式:实验组为校企合作班级,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在学校全日制正常教学的基础上,两年在校学习的第二年成立班级,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参与管理、授课及制作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理论模块、实践模块及综合素养模块,采用小班授课,并利用寒暑假参加企业培训及实践,第三年为半年医院实习,半年企业顶岗。对照组按照学校全日制传统培养模式教学,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医院实习。
(三) 效果评价
1. 就业质量:统计毕业后半年就业率、就业适应期、薪资水平及毕业后2年的薪资水平。
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价:发放问卷,统计毕业半年内及2年后的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从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专业素质、应变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满分100分。
(四)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 两组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没有统计学意义。
(二) 两组毕业生就业适应期对比见表1
由表1可知,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实验组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三) 两组毕业生毕业薪资对比见表2
由表2可知,两组毕业生,毕业半年和2年后的薪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四) 企业对毕业生综合能力评分见表3
由表3可知,企业对两组毕业生毕业半年及2年综合能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三、 讨论
(一)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具有合理的课程设置
传统教学模式重专业教育,轻综合素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后进入企业需要重新整合理论体系,在校学习与企业需要差距较大。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将在校学习的基础上强化技能,注重综合素养,融入企业元素,并形成了校企合作教材,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接触企业,并提高综合能力。面对巨大的女性养生市场,基于女性养生岗位需求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可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 校企合作具备优秀的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教学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参与。一方面由学校优秀的教学骨干参与教学,学校老师利用假期去企业顶岗实习,学习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市场导向、前沿技术等。另一方面企业方派出业务骨干参与教学及研讨,调整课程设置及管理方案,促进了双方的合作交流。
(三) 校企合作具备显著的教学效果及特色
目前关于医药专业的校企培养研究较多,但是关于中医学专业的校企合作研究极少。基于女性养生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证明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与传统模式相比有显著提高。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综合素质提升方案带来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四) 存在的问题
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企業与学校签订协议,但企业与学生之间并无契约关系,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更成熟的做好毕业就业选择。企业需要增加自身魅力吸引学生才能在企业留下扎根继续发展,但也会出现企业投入了人力、精力、财力,学生却另择出路的现象。因此,虽然校企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应做好长期合作规划,市场的多变性、丰富性对合作模式及毕业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应紧跟市场发展,重视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更深入、更持久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善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设[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3(8):73-74.
作者简介:
姜蕾,王秀,李庆龄,山东省烟台市,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