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引领智慧课堂

2018-11-14 13:20朱秋婉
考试周刊 2018年98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数学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呼唤智慧课堂!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探究欲望得以激活;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能体验到求索的愉悦和求知的快乐,师生的智慧之花会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智慧型课堂需要教师智慧的设计和引导,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求知探索,培养智慧型人才。

关键词:智慧课堂;数学;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阵地,学生在课堂这个生活空间中不仅是以认知、记忆存在的智能有机体,而且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生命有机体。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自我觉醒、自我实现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于其间的世界。”新课程改革呼唤智慧课堂!何为智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活化已知,探究未知,充满生机。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探究欲望得以激活,知识的价值得以体现;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会体验到求索的愉悦和求知的快乐,师生的智慧之花会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智慧型课堂需要教师智慧的设计和引导,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求知探索。

一、 新课引入巧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就一堂课而言开端就是该课的导入,巧妙地导入能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从而达到奇特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老师先让学生听一段配乐录音:“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老师关掉录音问:“哪一个同学能接着往下说?”全班人人举手,齐刷刷地往下说,说着说着学生的语速慢了下来笑着嚷嚷道:“这个故事讲不完,它总是重复着这几句话。”“说得真好,在数学王国里,就有这样一种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像这个故事里的那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它就是‘循环小数。”以此导入新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初步感知“无限”“不断”“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起到分散化解教学难点的作用,妙哉!又如,在《约数与倍数》一课教学时,我从人与人相互依存关系引入:“朱老师是黄恺的老师,黄恺是朱老师的学生;黄恺是朱老师的学生,朱老师就一定是黄恺的老师。”在不是绕口令胜似绕口令的欢笑声中,学生深刻体会到“相互依存关系”,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易于理解。再如,《体积与容积》一课的引入:“我一只手拿长方形纸,欲将另一只手装入其中,能装进去吗?”学生笑着说:“不能!”“为什么?”生答:“纸是平面的,没有空间,手当然放不进去啦!”我继续问:“那什么样的物体才能容纳一只手呢?”……以此引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建立“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二、 新旧衔接巧无痕

落叶有声,教学无痕。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源自数学本身。直接从数学旧知中巧妙引入新知,创设思维冲突,引发深刻思考,也不失为一种教学智慧。且看《游戏公平》教学片段:师生玩摸球游戏,规则是每次从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摸出黄球老师赢,摸出白球学生赢。几个回合下来都是老师赢,众生:“不公平,里面都是黄球!”老师倒出袋子里的球,果然4个都是黄球。“还玩吗?”“不玩,不公平”师取出1个黄球,加入1个白球——3黄1白:“那这样呢?玩吗?”

“还是不公平,老师赢的可能性大”“那怎么改变这些球才能使游戏公平?”生1:“再加入2个白球,变成3白3黄。”生2:“再取出2个黄球,变成1黄1白。”……

从全是黄球的确定现象,到3黄1白可能性有大有小,再到3白3黄(1黄1白)可能性相等,简单的摸球游戏中包含着:旧知的复习,新知的铺垫,公平的渴望。不公平与公平的关键何在?教师无须言表,学生有不言而喻的感觉——虽信手拈来,却有着“有教无痕”的美妙!

又如,北师大版五上《找因数》一课,课后有一习题: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1 19 4 32 11。

学生完成得好,我灵机一动:“同学们,你们能给这几个数分分类吗?”学生畅所欲言,当一生说到,将这些数分成3类:只有两个因数的“19和11”分一类;有两个因数以上的“4和32”分一类;只有1个因数的“1”分一类。我不失时机地引入“质数、合数”的教学,看似旧知的练习,却又是新课的引入,学生在不知不觉间理解了“质数、合数”的概念,明白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正所谓“新旧衔接巧无痕”!

三、 探索新知巧引导

课堂教学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特异性、灵活性、选择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互动的教与学双方的“人”都是复杂的、多样的、变化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特别是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有几十位学生的群体。因此,教师很难以个人主观臆测或按常规推理,给课堂以严密精细的预设,这就更需要教师以教学智慧来应对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再看《游戏公平》教学片段二:老师让学生利用一个骰子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生1:掷出1、2、3的我赢,掷出4、5、6的同桌赢。

生2:掷出双数的我赢,掷出单数的同桌赢。

生3:掷出6的我赢,没掷到6的我输。

师:这样公平吗?(生3皱着眉头思索)没关系,再想想。谁再来说一说?

生4:掷出2、3我赢,掷出4、5同桌赢。因为每人都有两次赢的机会。我们赢的可能性相等,所以公平。

师:他说得怎样?(各占两个数的设计方案是大部分学生没想到,教师有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众生表示赞同。有了思考的过程,学生继而有以下游戏规则的设计)

生5:这么说,也可以这样设计,掷到3的倍数的我赢,掷到2的倍数的同桌赢。因为3的倍数有3、6,2的倍数的有2、4,双方都有2次赢的机会,双方赢的可能性相等,所以公平。

师:刚才这位同学你再说说。(师有意请生3回答)掷出6的你赢,怎么补充规则才能使游戏公平?

生3:我知道了,要使游戏公平,只要我的同桌也选1个数就可以了。这样我们都有1次赢的机会,我们赢的可能性相等,所以公平。

师:祝贺你,自己悟出了这样的道理。掌声送给你!

当学生设计出不公平规则时,教师能延迟评价,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利用学生差异所生成的课堂资源引导该生自悟,将学生的错误资源化,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发全班同学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要用心、用情、小心翼翼地呵护那些可贵的“与众不同”、稍纵即逝的偶发性资源,真正发挥它们的价值,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智慧与活力。

四、 课末练习巧延伸

课末练习是整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发展学生兴趣,强化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精心设计课末练习,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使知识得以延伸和强化。比如《三角形边的关系》课末练习可以这样设计:呈现3组数据,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一) 3厘米、4厘米、5厘米(此组让学生独立完成,阐明理由: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二) 2厘米、4厘米、8厘米(在学生判断此组围不成三角形并阐明理由的基础上,师追问:2厘米的这条线段至少要加长几厘米才能围成三角形?这条线段最多可以加长到几厘米?)

(三) 7厘米、5厘米、2厘米(在学生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师补充追问:要如何调换这些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呢?如果只能换掉其中的一条线段,你打算换哪一条?要换成多长的线段?)

在层层追问下,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维得到由浅入深的训练,课末设计有思维价值的练习,让學生享受思考的快乐,达到曲终意未尽的美妙。

总之,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立足课堂,以人为本,启迪智慧,构建智慧课堂。智慧的课堂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发展,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爱华.黄爱华与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朱秋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