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11-14 11:15唐荣华曹向友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临床护理路径

唐荣华 曹向友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护理满意度

人们生活水平与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内容也有着较高要求。护理人员在做好综合护理的同时,还应积极将患者尽早康复、减少经济负担等作为护理目标中的一点,有助于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1]。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疾病治疗特点实施的护理方案,在多数疾病治疗护理中都取得了不错效果。为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1~ 80岁,平均(52.31±2.08)岁;病程1~ 10年,平均(3.26±1.34)年。参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3~ 79岁,平均(53.08±2.75)岁;病程1~9年,平均(3.07±1.09)年。入选患者均经检查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本次研究均经患者同意,且所有患者均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上签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支气管哮喘,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入院积极宣教、病室温湿度适宜、保证通风良好、各项生命指标检查、做好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根据相关临床护理路径标准成立小组,并以临床护理路径表格进行制定,待每组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内容后,由小组长在相关表格中打“√”;患者入院第1天护理人员应积极向其介绍住院环境、基础设施以及主治医师等,再将其健康状况以及潜在护理隐患进行评估,做好常规检查以及告知正确卧躺位,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入院第2天护理人员应对其呼吸功能、血气情况、临床病史等进行检查分析,并根据其所有临床资料对其展开综合评估,再告知患者各项检查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也可指导患者先熟悉检查流程、表格填写,在检查地点为其提供饮水点、纸巾等;入院第3天护理人员应通过开设疾病知识讲座、发放疾病宣传小册子以及观看相关视频等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治疗机制以及预防方法告知患者,使其对自身病情有清晰了解,有助于提高其治疗安全性,减少护患纠纷,还应仔细对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名称以及气雾剂使用具体方法进行指导,能有效提高其治疗信心,增强患者医护配合度;入院第4天指导患者对自我病情进行监测,并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如何在哮喘发作期间以及急性发作期间进行有效应对,避免出现紧急事件,危及生命,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家中常备哮喘治疗药物,出门应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减少环境对病情加重的影响;入院第5~7天护理人员应对肺部功能训练进行指导,并对其各项身体指标复查,再根据其综合情况进行下一步处理;入院第2~ 10天护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可出院患者做好相关指导,告知其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发放健康小册子,并告知其定期复查的重要性,辅助患者做好相关出院手续办理。

疗效判定与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①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3个月内无复发,不影响正常生活则为显效;②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好,偶有咳嗽、气促情况发生,轻度影响正常生活则为有效;③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趋势明显,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则为无效。(护理显效+护理有效)例数/总例数=护理总有效率。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对比(特别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护理总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试验组护理特别满意40例(80.00%),满意7例(14.00%),不满意3例(6.00%),护理总满意率94.00%;参照组护理特别满意25例(50.00%),满意11例(22.00%),不满意14例(28.00%),护理总满意率7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520,P=0.0000)。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呼吸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指的是由多种细胞共同参与的引起气道反应的炎性疾病,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变应原、药物刺激、天气影响等多种因素有关,可发于各年龄段。随着近年来环境日渐恶化,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干咳、发绀、胸闷、呼吸困难等,将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应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3]。临床护理路径是指针对相关疾病治疗特点制定的护理模式,有较强的时间性、顺序性,能将护理出错率有效减少,降低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成本,已受到广大疾病患者的青睐。本研究通过有时序性地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加强人院宣教、具体治疗方法告知等措施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提高了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4]

综上所述,临床護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新婷.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 (10):1918.

[2]王霞.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8):3475-3476.

[3]王鑫.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272-273.

[4]吴学瑞.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2):169-170.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临床护理路径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