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高职教育走出去

2018-11-14 11:0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产教共同体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当今时代政治霸权与政治多极化发展并存,贸易保护主义与跨国市场的扩张共生,文明冲突、冷战思维、恐怖主义与文化多元化包容性发展同在,全球治理理念进入新阶段。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时首次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阐明了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化解发展矛盾的共享价值理念和“中国智慧”。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

在经济危机、气候问题、发展瓶颈等全球困境下,变革与创新世界发展模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共建、共治”的价值追求成为必然。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享的利益诉求。习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共识具有普适性,是构建国际秩序的伦理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建的价值引领。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呈现出了一种普遍的复合相互依赖状态。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在《权力与相互依赖》中还指出全球化让各大洲之间产生了相互依赖的网络,并通过资本、商品、信息、等等与环境、生物相关的物质的流动和影响将世界联结在一起。“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在其引领下下“金砖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扬帆远航,“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共商、共建平台如雨后春笋,为世界性互助建设树立了中国标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治的实现方式。社会学家吉登斯指出,全球化使遥远地区发生的事件会比过去任一时刻都更加深刻、迅速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种“蝴蝶效应”意味着,个体所做出的决定其影响往往也是全球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强调,世界日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的历史和现实交汇在同一时空,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因此,国际秩序政治权力核心将不再简单的集中在主权国家政府层面,有效权力将被公共的、私人的、跨国的、主体所分享、竞争和置换。

二、共享理念催生高职教育发展新趋势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也是党和国家在全球视野下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战略性治理理念。教育兴则国家兴,以产教融合为特色的高职教育事关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孕育新时代世界“大国工匠”的基础工程,在新发展理念下迎来了新的时代契机。

(一)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从快速发展到规模壮大,再到当前的内涵式发展,不论是政策支持、区位环境还是硬件设施、人才资源已经具备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和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输出的条件;服务输入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国企业的产能输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三个定位。

1.服务输入国社会经济发展

共享型“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高职教育既要满足本国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也要在中国履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价值。高职院校走出去直接对接东道国的产业发展需求,泰国“鲁班工坊”就是中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首家孔子学院,服务“一带一路”对接国泰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我市职业教育与先进教学装备走入东南亚国家。辐射东南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为东南亚产业升级注入活力。

2.中国企业的发展战略

我国倡导国际产能合作,目的在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契合各国发展需要,构建更加均衡普惠的全球产业链。沿线国家有更好的合作基础,便于政策的协调和人员的及时交流;我国制造业起步早、门类较全,有资金、成本、人员优势,在高铁等先进制造领域世界领先,中国通过自身供给与他国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因此,配套我国先进制造业走出去,为我国海外企业培养适应市场发展、熟悉中国产业规范和标准的技能型人才意义重大。

3.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平等合作”“开放包容”“创新共享”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理念,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走出去”实践,开展以产教结合为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去不仅可以通过技术帮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通过人文交流展现大国风貌,更可以在国际标准化的领域打下中国的烙印,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和软实力。因此,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走出去应该处于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理念给产教融合带来时代契机

深化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就要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全球视野、共享理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无疑给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深入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机遇。

1.放眼全球的产教融合平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鼓励职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拓展开放的校企合作创新,促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推动中外院校与企业联动,促进培养国际化应用技术人才。鼓励高职教育积极参、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这无疑开启了“产教共同体”“国际产教联盟”的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服务贸易最大的市场之一,随着国内产业输出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化,特别是与“一带一路”的重大建设项目直接相关的产业和专业需求,在解决东道国人才需要的同时,也为我国职业教育带来了新机遇。

2.跨主体的全面协调机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到2020年力争实现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对接企业海外发展去求,承担培养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发展重任,为配套中国企业走出去培育必要的“本土人才”,“发挥专业优势”,配合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面向东道国员工开展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这些重大战略都为高职院校走出去指明了方向,为职业教育+国际产能合作下的“企、政、校”跨主体协调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3.全产业的职业教育走出去

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是经济引擎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思路也为我国职业教育配合中国产业走出去指明了多样化、全领域的发展方向。近日,国家6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积极开展产教对话活动,探索深化产教对接与合作新领域,推动并联合机械、有色金属、供销、水利等各类行业,分类制订专项政策,重组56个行业指导委员会,实现全产业的政策支持。

(三)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最显著特征,其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适应市场趋势的技能型人才。我国高职教育应该在人类命运互联互通的新时期发挥好和产业、企业的天然联系,不断探索国际化人才交流、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新路径。通过多主体共同育人,跨院校、地域合作研究、共建机构等方式,我国高职教育要与对接国优势互补,在服务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助力中国规则和中国标准话语体系的形成,让中国先进标准成为世界“公共产品”。

三、我国高职教育共享型发展的路径探索

关于高职教育国际化产教合作的问题,我国一些院校和院校联盟在社会、市场、行业、学校建搭建桥梁,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尝试。

(一)我国高职院校走出去办学的经验探索

如下表1所示,我国高职院校走出去实践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天津职教品牌“鲁班工坊”,西港特区培训中心,以及常州科教城高职园区。他们在建设地点和内容上各具特色,为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有效路径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表1 高职教育走出去既有实践

常州科教城高职园区常州科教城高职园区(常州科教城)的高职学院、常州市政府、中介、企业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老挝、韩国和老挝开展语言生和专业生交流,以学历生为主,主要面向国际贸易、计算机网络和艺术设计三个专业。与韩国有超过百人的短期交换生。主要招生渠道为中介。设一名专员对接国际生。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缅甸全部为学历生教育,主要面向国际贸易、汽车维修和建筑工程专业。招生渠道为政府推荐合作院校。设一名专员对接国际生。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非洲全部为学历生教育,主要面向计算机技术、机电工程、服装设计、国际贸易专业。招生渠道包括企业推荐和中介。设一名专员对接国际生。

(二)我国高职院校走出去办学的瓶颈与挑战

在不断地实践摸索中,我国的高职院校一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有自身特色的实践和理论经验,在远景规划设计、目标市场定位、专业优势发挥等领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在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有效路径中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1.校际深度融合问题

“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虽然力图搭建国际化产教协同平台,但是成立以来,院校间的跨专业联合仍存在不足。虽然联盟成立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例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中国—新西兰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研讨会;广西职院与凭祥市政府举行《产教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但是联盟内以及联盟内院校和非联盟院校间的校际联动仍有待加强。

2.留学生咨询渠道问题

在一些高职院校,招生、交流互动平台在渠道的多样化上仍存在不足。“鲁班工坊”被誉为职业教育的“孔子学院”,业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特别是在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组织召开了现代职业教育国际产教对接会,达成了现代职业教育国际产教对接的“天津共识”。但是,在国际留学生招生、实训等宣传沟通工作上,主渠道仍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于交流培训会、研究体验中心、国际高峰论坛,没有更好的发挥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优势。

3.办学制度化身份定位问题

办学体制身份定位的立法支持也是我国当前一些高职院校走出去的发展瓶颈。受我国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局限,公办院校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缺少法律保障。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有明确表述:要不断深化办学体制,鼓励社会力量以要素(资本、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高职改革,进而实现适用公办政策又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但是在实践领域,在混合所有制管理路径上政策仍有空白。这对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推进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4.留学生教学、管理人员问题

随着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不断深入,高校人员的国际化问题日益凸显。不论从师资素质还是人员数量,高职类院校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流管机构机制的不健全是一些学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管理人员肩负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在生源地调研和宣传上分身乏术。一些院校以免收学费、提高奖学金争取生源,却忽视教学质量与师资团队的提升,师资的国际化水平不高,难以承担双语教学,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三)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应对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路为价值基础,我认为可以进行如下探索:

1.以命运共同体精神促进校际联动

我国高职院校虽各具特色,但孤军奋战或小范围联合并不能发挥最大的集群效能。只有形成相似行业技术科研优势的院校“抱团取暖”的集群,才能够实现优势的最大化。因此,可以按照企业走出去的产业组合,组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餐饮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开发利用等,以及相关产业组合的产教协同院校组合,形成产教联盟共同体,发挥合力。

2.以互联网+手段共享信息渠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大特色就在于信息、资源的共享。以互联网+为主渠道,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本土院校和对接国生源、相关政府、机构在沟通渠道上的问题。传统的宣传、沟通手段大多采用线下平台的方式,这种方式虽有助于“政策沟通”,但在“民心相通”上成本高、周期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产教融合平台,可以让互联网和中外留学生、中外教职人员、教育机构、科研院所、企业部门、决策机构深度融合,建立测量指标和数据平台,实现情况通报资源共享。国内外的各类主体可以发起互动,业界最新的信息可以及时发布并为各方及时掌握,不仅节约了各类人力、资源、资金成本,提高信息的时效性,还可以以其便利的传播方式不断扩大产教联盟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潜在主体。

3.以全局化思想推动制度构建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校企海外联合办学的最显著特色,因此推进混合所有制立法制度建设刻不容缓。要在企业以要素参股的形式下,理清校企权责利益问题,政府牵头,社会参与,消除机制性制约,以更加便捷良好的软环境实现走出去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办学主体也要准确把握相关政策,研究对接方办学人才需求,因地制宜,创新职业教育海外办学模式,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

4.以全球视野提升人力资源配备

面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问题,相关院校要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建立兄弟院校国际化教师联合人才培养、管理机制,适当引入本科院校实施联合培养。各高职院校还要联合参加“汉办”组织的赴外任教活动,从语言、调研能力等方面提升教师素质。同时,还要建立与企业的“产-学-研”联动发展模式。此外,国际化发展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视野,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在国际化高职教师的培养上,只有加强双师型、多语种、懂政策的国际型人才培养,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师资建设,才可以实现特色专业双语教学,实现适合留学生实际的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产教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