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葭 图:青州文化、半木
一支香,一缕烟,既可静思,又能松弛神经。燃香、点香,往往像是一幅画,更是一种美态。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在宋代被称为文人四艺(亦称“四事”),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宋代四艺者,以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生活。居于“四艺”第二的香道,则是一种自然与人文交汇的体现。香料天然的色泽与芳香令人心旷神怡,香器则体现了工艺与技巧,焚香、品香又提升了个人涵养与修为……这与我们现代人追求生活美学,讲究个人品位的生活态度极为相似,亦与当今东方美学主流意识不谋而合。
品香作为“四雅事”之一,过程中充斥着浓浓的仪式感。品香的讲究很多,甚至用香的场所、时间等都有考究的规定。用香一般有篆香、焖香、焚香、蒸香、熏香和煎香等几种方法,根据香品不同,用香的方法和程序也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体现传统香道文化韵味的当属隔火熏香法,从松灰、烧炭、入炭、垒灰、压灰到打筋、开火窗、切香、入香、品香,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手法和讲究。
准备阶段,主客入座,主客在主人左手边,陪客依次在主客左手边落座;品香前呈茶,茶要清淡雅致,避免影响品香。而正式到了品香的程序中,更为庄重典雅。如打筋,先分为五个区域为主筋,再打出九条小香筋,此为“九五至尊”;再如品香的手法,要一只手从炉底轻轻托起香炉,另一只手拱成空心半球状来使香气聚拢,然后细心吸香品香,再将头微低转向右边,将浊气呼出。主人如此品过三次后,将香炉传予主客,主客依此品过三次,再向左依次传递,三巡为止。
置身其中,会使人自然地在内心产生一种肃穆的神圣感。无论在你的脑海中有多少愁情烦事,都会在氤氲的幽香中随风而散。
瓦片 插香座
古人讲究“器以载道”。历代用香、玩香人士发展出各种香器,材质众多,常见有铜、瓷、玉、木等。秦汉贵族的博山炉、雁炉;宋明文人围绕香事而设的香薰、香插、香筒等,无不造型典雅、制作精巧。将香器陈设案头,焚上香,便同时兼得收藏观赏与美化家居之妙用。
香器尤其是香炉,宋代烧瓷技术高超,瓷炉生产量巨大,宋代最著名的五大官窑都生产过香炉。瓷炉虽然不能像铜炉那样精雕细琢,但宋代瓷炉却自成朴实简洁的风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而明代宣德炉更是一时名品,洗练的造型、精湛的做工,备受后人推崇。
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薰球、香囊、香盘等都是属于香器的范畴。这些丰富的香器种类,主要是为了配合各种不同型态的香焚烧或蒸薰的方式而产生。除了实际上的用途之外,基于美观及装饰的考量,炉身的造型、色彩更是琳琅满目,配合袅袅香烟及美好的香味,让用香的情境达到极致。此外,如今,还有一些融合当代设计的香器,在材料、造型上已有所创新,适用于当代家居生活。
香道之妙,还在于它能构建出一个“清、静、和、寂”的意境。炉瓶三事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文人在香道上间接溶入了琴、棋、书、画,它更注重一种综合性的品香氛围和个人体验。
香道本质上是一种对美的崇拜,每次品香就是一次精神上的满足。“香”不再仅是品玩之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品质的象征,具有仪式化倾向,讲求程序美学。现在,焚香已然成了一门精致的艺术,在闲情雅致的时节,我们或可效仿古人,“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在瑞香袅袅中,参悟一下生活的禅意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