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烨/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自古以来,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中道德的建设需要受到法律的保护,而法律的实施需要道德支撑,道德的底线就是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的法律以及道德需要实现并举,共同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而服务,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集体学习的主持时就着重强调了需要将以德治国以及依法治国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法律作为规制,国家以及中华民族的强大更重要的需要从更深的层面来建设,也就是道德层面,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山东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就强调只有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的道德建设,我们的民族才会逐渐的发展强大。强调将以德治国以及依法治国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以德兴国。正如社会历史发展已证明,一个国家如果做到了重道德、讲道德、守道德,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有希望,也肯定有未来。以德治国是习近平总书记道德建设思想的根本点。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是师德师风以及立德树人,把学校引导教育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列为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在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开展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为了督促学校道德建设,还指出要想使学生实现良好的道德教育,高校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应该坚持教育者现受教育,承担起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道德建设的责任,强调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先导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看重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河南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指出,“面对社会现实,共产党人应该将加强道德建设,严格的要求自己,以道德的力量区赢得人心以及事业成就。”2016年7月1日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特别告诫全体党员干部“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从最人性的角度,要求党员干部守道德标准、立道德底线、做道德模范。一句话,就是把社会经济建设的参与者、管理者、接班人全方位纳入道德建设重点,彰显了高远的战略站位。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道德建设思想的关键点。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关注家庭美德,认为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风,社会才能够有好社会风气,正所谓“天下之本在于家”。事实上,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及家庭梦实现为基础,家庭不仅仅是每一个公民的起点,也是道德思想的起点,为此,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强调家风以及家教的重要性,把家风家教作为道德建设的起点,抓住了道德建设的根本。以家风家教为抓手,细微之处入手,是习近平总书记道德建设思想的重要亮点。
习近平道德建设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社会发展、党的道德建设、国家治理以及个人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把家、国、天下情怀引入全党全民道德建设之中,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共产党人提出了更严、更高的标准,不仅时刻的警醒着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还极大的丰富了党的道德建设理论,有效的指导着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习近平道德建设思想已经渗透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凝结了自古以来的道德智慧,同时结合我国社会现状进行丰富扩展,与时俱进。对于国家治理层面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以德治国以及依法治国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以德兴国的道德思想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过程中强调需要将法治以及德治两手抓,法治以及德治都要硬,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经验,更是对治国理政的深刻认识。不仅丰富了中央的治国策略,还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智慧以及指导。
社会发展离不开道德建设,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代表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它以道德礼仪、舆论指向以及乡规民约为外在表现形式。去约束每一个公民的行为和思想,最终成为公民生活、交往以及共同协调的一种规范、准则。习近平道德建设思想有境界、接地气,这种无形的规范,必然会为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提供了价值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