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学院
特殊学生群体主要指经济贫困、思想颓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缺陷的非正式学生群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经济较为困难而易产生自卑心理的贫困生;二是因思想上不够上进或是注重享乐主义的后进生;三是因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而被给予处分的处分生;四是因想要寻求精神依恋而盲目交往的恋爱生。这些特殊群体学生可以说是高校大学生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若不加以良性引导,使其转变思想状态,不仅不利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良好校风的树立和校集体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进入系统化开展阶段,并处于不断的优化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思政工作者不断开拓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思政教育手段,探索出一条更为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机制,为学生的良好、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愈加受人重视。如何采取有效的思政教育手段,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认知,处理好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目前高校思政工作人员所思考的问题。
首先,从学生个人原因上进行分析,特殊学生群体因心理或是现实等问题往往容易产生不愿与人接触的状态,难以融入集体,朋友较少,久而久之就会与集体脱节,这会对学生的心理形成更大的压力,由此,恶性循环。并且许多特殊学生由于其家庭和个人原因往往会对所学专业和就业等产生畏难心理,形成消极型自我暗示,这往往导致学生产生焦躁、恐惧等心理状态。
其次,从家庭教育情况来看,从许多调查研究和目前特殊学生的群体情况来看,大多特殊学生的家庭情况较为复杂,像是单亲、离异等。这使得父母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存在缺位,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学生实行“放养”态度,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和思想上的沟通,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态度散漫、较为激进。这些情况的产生也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
最后,从高校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存在偏差,对于学生而言,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性活动。而现如今的高校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过于理想化,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学生对思想教育活动缺乏认同感,难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也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在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工作。一是可以从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出发,根据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建议,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理念,扭转部分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二是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从而令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理念,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进行教育讲座、个别辅导、主题活动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试,使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目标,避免学生因迷茫而产生不必要的心理问题。
要想更好的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源入手,从特殊群体学生的主要问题入手,将普遍性问题进行解决。第一,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问题进行统筹把握,从大的方向上进行调节,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第二,对于一些个性较强的特殊学生,应当注重培养其共性思维,弱化个性思维,以降低思想教育的困难性。第三,可以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将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阶段性开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为下一阶段的思政教育指明方向;还可以建立家校联合教育机制,将特殊学生的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将教育工作更加全面的开展。
对于不同问题所产生的特殊群体学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政教育,探索出符合学生个人情况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思政工作者在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断对前人的教育活动进行分析,对当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对目前特顺群体学生的需要进行针对性把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的进行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像是贫困生问题,对于这类特殊学生而言,其最核心的问题是心理问题,因此对其影响进行系统的心理疏导,使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世界观。第一是要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将经济扶贫和心理扶贫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对他们进行金钱上的支持又要给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调节他们的自卑心理。第二,注重对他们心灵的“倾听”,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诉求,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额对其进行解决。
总之,特殊学生群体是可以通过思政教育予以矫正的,适当的教育和积极地引导可以令这一类学生群体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相反,若是任由他们随性生长,很有可能成为高校教育中的危险因素。所以思政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时应认真思考,量体裁衣,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