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帆 唐 艳
大学校园属于社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统,在思想文化传播、道德传承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社会环境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大学校园难免会受其影响。因此,研究和探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是提升当代学生道德素质的最佳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虽有了较大提升。然而,国民价值观念以及伦理观念却面临较大挑战,道德失范问题屡见不鲜。人心冷漠、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等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使我们的德育教育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现今,当代大学生在追求思想独立、个性张扬的同时,也受到个人主义、急功近利等思想的侵蚀,将自己凌驾于社会之上,对社会事件置之不理,进而形成冷漠自私的性格。与此同时,校园考试也面临较大问题,考试作弊、代考等问题不断加剧,严重影响到校园考试的公平性。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不是理想信念的驱使,而是片面的考虑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前途。由此可见,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念正发生较大变化,价值缺失、荣辱缺失、社会责任感缺失、诚信缺失、爱心缺失等问题时有发生。
众所周知,学生处于思想潮流的前沿位置,容易接触到各种新思想,但其道德观念也容易产生异动。在文化类型良莠不齐的社会背景下,不良文化容易给当代学生的思想世界带来冲击,再加上当代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辨别能力的不成熟,这就易引导当代学生的道德思想变得更为矛盾,进而导致理想信念与行为方式出现混乱。
古语云:“论先后,知为先”。没有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我们又怎么能在实践中切实践行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牢记文字的表述,理解和体会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帮助大学生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教材分析属于德育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对德育教材的分析质量直接关系到德育教学的开展效果。因此,要想将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到德育教学当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德育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研究以核心价值观为首的隐性内容以及显性内容。就显性内容来讲,这是德育教材中能够明确表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需要教师通过课堂讲解、举例等方式对当代学生加以引导,使当代学生能够了解到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就隐性内容来讲,这是德育教材中以含蓄隐晦的方式来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德育教材中的隐性内容,并通过有机渗透的方式让当代学生主动接受核心价值观。
要想让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根植于当代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就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让当代学生从心底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创设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情境活动,以此启发当代学生应关心身边人以及身边事。例如,可将“应不应该扶起摔倒老人”作为探讨主题,在价值判断环节中,鼓励学生两方阵营的对自己扶与不扶的观念进行辩解,了解学生观点的根本来源;在总结环节中,教师可列举出扶老人所产生的结果,教会如何应对反讹老人的方法,以此鼓励学生扶老人。
让当代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动标准,是德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学校应增加课外实践的比重,使当代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检验。既能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以及可信度,又能树立正确主流的道德观念。可以通过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变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我们曾通过辩论赛、唱红歌、演讲比赛等形式,把思想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当中。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关乎着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未来发展,教师应深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的主要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将实际生活与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增加课外实践的比重,带领当代学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使当代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检验。
[1]任燕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方法创新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57~59.
[2]曾学清.高校德育课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