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个途径,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为了更好地把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首先需要明确自主互助课堂教学的原则。
1、自主学习阶段教师的作用
论语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何一门学科,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自己思考探索的过程,那知识就不可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在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这个阶段,教师首先要准确的告诉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应该完成的任务,合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于个别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予以指导,并控制学习时间。
2、互助探究阶段教师的作用
互助探索阶段主要是学生之间对课程的内容充分交流和探索的过程,在互助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交流的内容和重点,在互助的过程中应该观察和倾听学生之间的交流,必要时进行个别指导。对学生在互助过程中出现的亮点,要注意收集并展示,从互助过程中提炼共性问题并重点引导。
3、拓展提高阶段教师的作用
拓展提高阶段教师重在点拨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点以及一些随堂生成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教师结合本学科学习的规律、特点等方面进行归纳,不断地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拓展提高阶段教师的讲解不应该超过15分钟。
4、总结深化阶段教师的作用
总结深化阶段就是要把握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自主总结,然后互相交流收获,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类,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本堂课的评价。
在自主互助教学模式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思路,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目的。
1、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引导,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被充分的调动,在上课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畅所欲言,在自由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主的进行交流、探究和展示,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2、培育学生互助学习的习惯
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不论是以多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还是以师友两人进行合作,都要先就研讨的问题进行个人的独立思考,再在组内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要让学生在互助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学习的能力在同伴的相互促进下一步步得以提升。
3、让学生做到学用结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精髓就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内化和外显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运用不同的方法和视角,提高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开放性课堂就是不能使教学和课堂过于封闭,不能总是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学习内容,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所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开放性的课堂:
1、教学思想的开放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上,轻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开放性地课堂教学,能够把创新教育放在核心地位置,重视人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表现,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2、教学空间的开放性
创设一个自主互助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空间可以向社会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主的选择上课的地点,然后教师再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有目的性地选择教学空间,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3、教学手段的开放性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选择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普通直观的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录像、电视、视频、幻灯片、录播教室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灵活的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提高课堂的效果。
4、教学效果评价的开放性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应该是开放性的,以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主,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进行重点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单元检测、当堂小卷、对话访谈等多种方式,对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落后的学生进行激励。同学之间形成互相帮扶的关系,使整个班集体都能不断进步。
导学提纲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学生设计的学生自学的材料。导学提纲不是把知识进行简单的相加,而是为了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层次、有计划地通过一些题目,指导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提前想到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组内的教师充分的交流,总结出最适合本节课的题型,展示在导学案上。
1、导学提纲的设计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问题性原则:设置的问题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符合新课标的思想和内容,同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充分的把握。把教材的知识点转变成能够自主互助学习的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梯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层次的设置相应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关注,在设置问题时应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
(4)时间性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任务量过大,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应该充分考虑时间性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导学提纲的使用
导学提纲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抓手,也是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常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把它当成一条线索,把整个课堂串联起来,发挥它的导学作用,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反馈。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除了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合作。结合大量教学实例发现,在互助过程中,师友两人互助小组比四人、六人等互助小组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友两人的互助小组与四人、六人的互助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四人或六人的互助小组进行课堂回答时,基本上都是小组内的优秀学生进行回答,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基本不参与,所以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不喜欢这个学科,从而还会影响课堂的氛围。而师友两人的互助学习方式,把课堂分成了很多个小组,两两捆绑到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师友互助学习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倾听,适时插话。学会倾听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良好的品质。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应该认真的倾听,总结出他答题的要点和思路,如果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陈述。
(2)捆绑式,荣辱与共。师友两人为一小组,共同学习,互相探讨,在回答问题时,学友先答,师傅进行补充,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人的交流,一带一,调动全员参与课堂。
(3)不懂一定要问。学友有不会的问题一定要问师傅,师父不会的也要积极问旁边的师傅,或者提出问题全班解决。
(4)不要包办代替。师傅要积极的教给学友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友学会自主思考问题,不应该直接告诉答案或者代替学友进行思考,一定要让学友多说多做,不要产生依赖心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充分的进行师友互助,教师占用课堂小部分的时间,不断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生从互助探究、互助释疑、分层提高、总结归纳等环节,浓缩课堂的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知识和快乐,增长能力和智慧。
思维导图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也是帮助记忆的思维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结合教学的需要合理的运用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和思维导图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轻松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1、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中,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抽象概括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记忆,在脑海中形成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创建思维导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在自主互助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把分散的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融合。当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这些知识后,就会根据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加工和处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学科的知识点,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总之,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广泛应用,更能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的进行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梅.新课程标准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研究[J].网络财富,2010(3).
[3]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05.
[4]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05.
[5]张天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人民教育,2004(1).
[7]张红,陈红.自主互助学习形式下评价方式的创新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