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漳州财贸学校
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重大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道德行为规范运用于生活中的每个方面,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道德是立足的根本,道德行为规范是人在小时候便要主动接受并学习的,形成了良好的品格与道德才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让道德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加道德教育的实效有用性。
道德行为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在人际交往、社会关系、价值观树立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让道德行为规范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善恶观,为正确人生观的建立提供基础,培养出正直热心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交往关系;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规范、规则、法律的重要作用。让行为规范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推动学生自身责任感的建立,因此让道德行为规范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
让道德行为规范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培养道德行为精神意识,做一个合格的、具有道德思想的现代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渗透进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方法如下。
孩子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家庭在此过程中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家庭也是孩子所认知的第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中,父母是老师,孩子是学生,塑造孩子的道德品质,维护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的心灵保存着善良是此学校的目的。而如今的家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以至于父母对孩子进行溺爱,而且由于父母忙碌,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孩子的品德修养,因此形成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所以父母要注重对孩子品格道德的形成,在家庭中要注重自己的道德行为,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良好的道德修养。
比如当孩子在家里不好好写作业时,父母不要生气叫嚷,而是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事情,要为自己负责,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让孩子形成尊重别人、信任别人的良好品德;父母敢于承认错误,放下家长的架子,让孩子形成勇于认错平等待人的良好道德。这样家庭中的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力求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有道德的人。
学生除了生活在家庭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生活在学校中,学校中教师教授学生知识,传授学生道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道德教育不像其他学科有理论、有习题,只要努力学习便会取得好成绩,它是需要老师付出爱心、用自己自身的道德行为去感染学生,让良好道德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因此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主要两点。
一是老师要平等的尊重对待学生,和平的与学生相处,让学生感受到为人处事中尊重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要尊重别人的人格,使学生的人格健全。例如,学校中总有一些家庭情况不好的同学,从而申请贫困生使他们的家庭状况好转一些,但是有些同学总是以此事来嘲笑他们,让他们本敏感自卑的心灵更加的敏感,这就是由于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没有做好而造成的后果。二是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示范作用,让其道德行为规范影响学生的生活并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师应秉持着孔子对待学生的原则对待学生,自己办不到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学生身上。例如,当学生问到老师也不明白的问题时,老师不要感到不好意思而不对学生解答,甚至对学生不正经学习而问刁钻的问题生气并说教,老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遇事冷静,不易冲动,将道德行为规范渗透在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提升自己的道德。
社会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围绕在学生的身边,对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是喜欢模仿的,这就要求社会中的道德行为规范要呈现好的一面,以此来让学生学习,社会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要保持自己的纯心,保持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让社会美好的一面展现给自己。例如,在公交车上学生给老人孕妇让座,扶老人或盲人过马路,不乱扔垃圾,不撒谎等,这些社会日常生活中良好的道德行为都围绕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明白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意义性,为社会做一些道德贡献。
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不仅是学生自觉形成的,还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让他们形成的道德行为围绕在学生的所生活环境中,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道德社会环境,影响更多的学生,使道德行为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有道德、有素质的四有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2(4):28~30.
[2]赵龙.在学习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