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2018-11-14 16:42姜昱洲
长江丛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姜昱洲 包 蓉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国情都相对复杂。一九二一年前后的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等等或思潮或政治军事力量的影响中。在此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青年这一没有阶级属性的特殊群体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选择,期待,迷茫。诚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的五四运动中,青年群体所迸发出的活力朝气以及体现出的对新文化的热情是气壮山河又感人至深的。但整体上积极向上的趋势并无法掩饰其因特定的时代背景而带给当时青年群体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1921年前后的中国,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在青年群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尚不够广泛和深入。不过,中共一大的纲领和决议已经明确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方针。党内早期的思想宣传领袖,代表人物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张太雷等人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运动中用独特有效的方法和大胆坚毅的探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中,这种特殊的社会性质就导致当时的中国青年既有世界上所有青年所具有的共性,同时又有因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国情、社会环境而产生的特性。这种特性概括说来就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国情以及不同的思想派别同时共存,以及不同的政治、军事力量相互斗争而导致当时中国青年缺乏清晰的奋斗方向和明确的阶级立场。不过,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青年带来了新的希望,使得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外的第三种选择得以呈现。对于当时青年所具有的这种种特性,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领袖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主张。

李大钊是在中国正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热情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人,同时,其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起到了表率作用。李大钊从理论层面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了一战的起因和结局,犀利地指出战争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容纳其生产力,因而战争发起国试图打破国家的界限,建立起以自己国家为中心的大帝国。同时通过比对法国大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区别,精辟地指出法国大革命是战争的源泉,俄国十月革命是和平的曙光。旗帜鲜明地为马克思主义宣传打下理论基础。同时,李大钊发表了《青年与农村》、《现代青年活动之方向》等文章来引导青年,号召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争取“直接行动”,对旧制度实现“根本解决”。同时,他还走进校园,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帮助青年组织团体、创办刊物。在北京大学组织了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对青年的引导中起了优秀的表率作用。

关于如何整合分化的青年运动的问题,如何统一其思想,就成为早期青年运动领袖所思考的现实问题。例如,陈独秀对十月革命的研究以及对中国社会改革方案的探索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主编的《新青年》从五四运动到中共成立的两年间刊登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十月革命的相关文章137篇。其对青年的直接影响不言而喻。被誉为“青年之益友良师”。同时,以张太雷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领袖创办了人民群众能读的懂的通俗理论刊物进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这对于引导广大青年的思想觉悟和鉴别政治思想倾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说来有《先驱》、《中国青年》、《少年中国》、《革命青年》等,张太雷还亲自为其中一些刊物撰稿来对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壮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青年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的作用不可小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的五四运动中,青年群体就充分体现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被评价为五四运动的先锋队。曾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也十分关注青年的思想动态。陈独秀高度评价青年的社会价值,认为只有新青年才能担负起改造社会的历史责任,政治革命需要以思想革命为先导,而首要的是实现青年思想革命的自觉与自动。这些认识与评价充分体现出了青年这一群体蕴含着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想要壮大实力所需的潜在力量。

同时,青年无疑是一个国家与社会未来的希望,青年自古就是改造社会和进行政治革命的生力军和排头兵,因此青年的阶级觉悟就愈发显得重要,能否将青年打造成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就成为中国共产党能否获得持久有力的支持的关键。

并且,由于青年这一群体由于年龄阅历等原因导致的自身的政治立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青年这一群体在当时中国的现实背景下是中国共产党所最可能争取到的革命力量。比如陈独秀曾有过一种设想,就是不对青年谈政治。但政治形势的发展使他认识到,爱国就离不开政治,同时,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于是,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不仅公开宣布要谈政治,而且希望青年要关心和重视政治。在陈独秀的号召下,青年学生站在了运动的前列,在运动中发挥出了骨干作用,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陈独秀当时已经认识到青年这一充满新鲜血液的群体对于打击帝国主义也有可能起到的重大作用。他不仅让青年对帝国主义不再抱有任何幻想,而且动员青年“直接解决”,把矛头直指北洋政府。他提 出:“倘政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在我们反思五四运动时,在陈独秀指引斗争方向的大旗下,青年群体坚定了反帝反封建的决心,从此走上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由此看出,争取到青年对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支持,成为当时党团力量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经验都十分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开始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探索。其中不乏一些沿用至今依然奏效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某种形式、手段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传授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使教育对象具备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一定的形式或手段相联系,通常把其中具备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形式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主要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刊物和运动等。

1、理论宣传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而《新青年》的创办目的就是“以青年教育为目的”。陈独秀指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还提出:中国社会的兴亡“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因此,他呼吁青年能够“自觉其 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青年杂志》的创办起到了震耳发聩的作用,成功成为了一段时期内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新青年》是一份十分有影响力的刊物,其突出作用在五四运动期间更为凸显。出版时间是在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到1926年7月终刊共出版了9卷54号。主要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从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各个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猛烈的进攻。

2、理论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张太雷是中国早期青年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物之一,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还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曾一度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对中国青年运动和中国革命运动有着独到而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他在中共成立初期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方式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他注意到了由于五四运动刚刚结束,多样的社会思潮相互冲击,青年群体受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出现了青年运动的分化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与陈独秀的方法相似,张太雷通过创办通俗易懂的理论刊物来落实自己的理念宣传。1921年11月,张太雷受中国共产党和少共国际的委托,整顿各地团组织,并出版《先驱》杂志。并且在其撰稿所编辑的《先驱》的发刊词中,提出了自己的思想目的和意图“刊物的任务是努力唤醒国民的自觉,打破因袭、奴性、偷懒和依赖的习惯而代以反抗的创造的精神,使将来各种事业,都受这种精神的支配而改变。还强调如果可以实现,政治以后就不至于这样黑暗,我们达到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的社会的道路,也就容易得多了。”借助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通过一系列系统持续并且通俗易懂的理论宣传,张太雷使青年逐步认识到自己开展救国活动的方向和指导究竟是什么。

3、具体运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张太雷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方面不同于列宁在《怎么办》中所系统阐述的灌输理论,而是通过时时事事的具体事例教育使青年熟悉与认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张太雷认为只有把青年的一切旧思想和迷信打破了,才能把共产主义灌输给他们,使他们聚集到革命的队伍里。

因此,除了创办刊物的途径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外,在每一次具体的运动中,张太雷认识到必须使用青年看得见的事实让青年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什么,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与其他主张或者陈腐的老旧主张的区别是什么,先进性体现在哪里。只有依靠众多青年能见得到的事实,才能向青年证明理论的科学性。并指出了青年运动的思想功能是破除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和束缚,并且在实践革命运动中确立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发挥青年革命先锋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所决定的。其中包括了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正是对思想未定型的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教育,使其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1、青年联合工农的教育内容

张太雷根据当时情况所需,为了纯洁青年组织以及加强对青年组织的领导,同时为了提出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路线而开展了走青年与工农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此方法启迪青年阶级的觉悟,培育青年的阶级感情。这也为早期共青团运动指明了方向。此举主要针对当时部分青年把大多数时间消耗在理论学习和学生运动上而忽视了自己的真正革命盟友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可以看成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实践教育活动。

与此同时,结合当时社会实际情况,高校中就读的青年学生不仅仅有工农阶级的学生,更有一些学生的家庭背景是资本家出身的,甚至封建贵族出身等等情况。如此一来,要想让这些来自不同阶级和家庭背景的青年统一集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信奉马克思主义,那就必须通过走出校门密切与工农的联系,用实践来启迪阶级意识、增进阶级感情。

2、改造“旧青年”的教育内容

陈独秀指出,对于青年来说,新旧之别不在年龄,而在于生理上和心理上是否都健全。陈独秀提出了新青年应该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和科学等六大特征。他认为,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青年,才能“适于今世之争存”,才能称职地担负起改造社会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为青年应具备哪些素养品质提出的直白果断的见解。

陈独秀关于改造“旧青年”还提出了十分独到的观点,即心理上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思想深处根绝做官发财的念头。他认为留此龌龊思想些微于头脑,则新青年之资格丧失无余。所以,他号召青年斩尽杀绝这一念想,内图个性的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这样才是实实在在的新青年。尽管陈独秀提出的新青年形象与梁启超的新民说法相比新意不多,但在沉闷的年代,还是引导了处在彷徨徘徊中的一代青年,具有引领方向的重要功能。

3、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

青年运动是党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共产主义青年团,党应极力加以组织上和指导思想上的援助。决案中要求青年团应以组织和教育青年工人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对于青年学生的宣传工作,要从普通的文化宣传转而为马列主义理论进行宣传,应引导青年学生从一般的学生运动发展成为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国民运动。以上思想对青年团创立与发展起着主导性意义。写下了青年运动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页。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所谓环境,就是指一切环绕在人周围,并对人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的外部因素的总和,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具体说来有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社交环境等。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思想领袖们打造教育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举措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舆论环境打造

除了《新青年》的影响力响彻中国大地之外,陈独秀自己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与吸引力的思想领袖。举例说明就是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而被抓捕入狱。当时陈独秀被捕的消息在全国各省各界都引起轩然大波。社会各界共同要求释放陈独秀。其中学界就有69位署名保释陈独秀。其中不乏知名教授、学者、新派任务、旧派人物等等。就连一些对五四运动持反对态度的人士也发函要求释放陈独秀。并在陈独秀最终被释放时街道上挤满了来迎接陈独秀的人,他们共同庆祝这伟大的时刻。这充分说明了陈独秀不仅通过创办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更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与言传身教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深入人心。

2、工农夜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打造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思想领袖通过对青年运动的观察与研究,及时纠正了青年运动的狭义或偏激性的错误,使青年团结在革命的旗帜下,成为一支由青年学生、青年工人、青年农民组成的有战斗力的变革社会的革命先锋力量。如此一来就实现了青年学生与工农青年的互补。使广大工农青年获得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也提高了青年学生的阶级觉悟。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具体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创办工农夜校。因为工人农民在对青年进行阶级意识的启发过程中自身也需要接受教育,而夜校的创办就十分有力地推动了工人、农民文化补习,也为青年与工农创造了更多的思想交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很多思想领袖都亲自为夜校的工农上课,如毛泽东等。并且在一九二一年一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领导人邓中夏还开办了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为了便于劳苦大众都能接受培训,补习学校免费招收学生,分为日夜两班。日班为工人子弟,夜班为工人。开办劳动补习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工人认识字,有了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接受新思想。早期思想领袖们还根据工人劳动、生活情况编写新形式的平民识字课本。

3、学校、社会各个领域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

早期思想领袖邓中夏经常下劳动补习学校讲课,以通俗的语言,生活的事例,向工人群众讲解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常识。各地共产党发起小组的刊物也都在这个学校出现。一些思想领袖还积极深入到工厂、矿山宣传社会主义,发动青年工人起来投入革命运动,青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也对青年党员和团员发出了深入农村,到农村去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吸收青年农民入团,发动和组织农村青年响应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号召。最早深入农村宣传社会主义,发动青年农民起来向地主阶级展开斗争的,除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思想领袖们以及他们所采取的系列举措外,还有一些人掀起了早期农民运动。

掀起早期农民运动的有的有沈玄庐、彭湃等。沈玄庐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也是第一批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团员。为了更有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播种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在镇上办起了一所小学。这所学校的特点就是只招收农民子弟入学,学生免费上课,学习用品也由学校免费供给。教员都是杭州师范学校毕业的进步学生。他们不仅向农民的孩子们宣传革命思想,灌输反抗意识,还频频进行家访,利用家访和农民谈心交朋友,对农民进行宣传发动工作,使农民的阶级觉悟逐步得到提高。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思想领袖们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对今天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有价值的方法与手段。并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更进一步完善当年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良与当今时代不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三方面上都更加具备当今的时代特征并更好地发挥功效。

(一)运用情感交融法教育青年的启示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看出早期思想领袖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并不是高高在上单纯进行理论教育,而是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者深入到青年群体内部,认真耐心地对青年进行身教言传的影响,陈独秀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地对先进思想进行传播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因此,现如今我们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公民责任感和使命感。简言之,教育青年先要在情感上贴近青年。

只有如此,才能从情感和心理上增强学生认同的意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我们不能单纯指望从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应该从传统的文化中、从生活实际中、从民风民俗中让学生领悟中华民族的特征,也可以使青少年一代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真正让学生在实践、行动和文化的熏陶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增强对祖国的忠诚度和认同感。

(二)运用社会实践法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反思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对青年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整个过程都没有脱离引领广大青年群体进行社会运动和实践。当今社会环境下,全国各大高校应更普遍更认真地坚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学生村官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成为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这种引领青年学生走向社会的实践活动,不仅对青年学生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同时也对大学生走入的社会各个部门增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切实的好处。

通过共青团开展社会实践多年的经验足以证明,在青年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社会实践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它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一种自我教育。通过学生亲眼目睹,实地考察,使青年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它是共青团在新的形势下,对青年学生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继承和发展,是共青团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法的优良传统的有效途径。

(三)引导当代青年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综合方法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不难发现青年实现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不仅要通过对刊物的阅读实现,同时还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带给急需在革命和实践层面被指导的工农群众,并在现实的运动和革命实践中运用。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青年知识分子、学生才能与工农乃至人民群众整体的联系日益紧密,使合作方式日趋成熟。因此这样的引导过程是保证青年正确发展方向的最稳定有效的方法。由此就出了一种现象,即一些中共早期思想领袖一生都致力于不仅创办刊物,还提倡学生走出学校,参加实践锻炼,实现青年与工农结合的发展道路的主张。并且,这种良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逐渐成为一种既定的方向和道路,而不是偶然事件或是个别领导人的主张。成为了青年运动发展的历史必由之路。指明了青年运动的大方向,闪烁着真理的曙光。

如今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引导知识青年继续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方法还是离不开我们所阐述的优秀刊物的创办、知识青年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以及在现实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通过以上一系列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引导青年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并在实践中向广大人民学习,用知识为人民服务,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猜你喜欢
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