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武术教学内容单调、教授武术的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是阻碍学校武术课程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师资力量不足又与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单调有本质的联系,如果不能明确武术课程教学“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就不能真正发展武术教学。
目前的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一般化问题,竞技武术种类变得越来越多。一直以来,学校中设置的武术课程的内容被笼统称为拳术、器械,课程中没有涉及名正言顺的拳种属性;这种现象使得拳种的文化性弱化;从拳种的名称中可以看出这种现象,例如长拳,这一拳称体现出中国人“比类取象”的思想,取“滔滔不绝的长江大海”的意蕴,称之为“长拳”;然而现在冠以“初级拳”这一名称。
一开始是长期偏重套路,后来又逐渐淡化套路,甚至淡出套路。自武术课程进入学校以来,各级各类不同等级的学校的武术课程教学内容都以套路为主,直至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武术课程教学依旧围绕套路这一主线;长期以来,武术课程内容一直以套路这一单一的形式;并且课程内容跟不上时代,重复陈旧,没有新意。
首先,突出拳种。这是由武术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拳种众多是中华传统武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拳种内在的本质含义是“理论知识体系与技术体系完备”。所谓技术完备的是指传统武术所具有的套路、应用以及功法三位一体的技术训练具有完整的内容结构。这种内容体系可以衍生出防身、娱乐、健身等功效,同时这种功效自身也是一种整体效应,也就是说将健身性包含于技击性之中,健身性与技击性又能愉悦身心,减震、防身、娱乐三者相辅相存、相互作用,从而充分的满足不同学生关于健身、娱乐、防身等不同的需求。完备的理论体系的真实内涵,除了深厚和丰富的技击知识理论之外,透过操作技术的理论层面,更深层次的是当中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因素,例如中国医学、哲学等学科的内涵。
“一体”是指将“功、套、用”三者有机统一,这是由武术内在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如果不能做到“功、套、用”三者有机统一,就不能称其为中国传统武术。武术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套、用”两者的具体内容组成的,这种主体结构从始至终贯穿于武术课程的教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某些部分有所增减或侧重。但是,主体结构不应该也不能被破坏。而且,就某一武术拳种的课程来说,其本身也必须要维持该系统“功、套、用”三者一体的特殊性。“两翼”分别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塑造学生优秀个性品质。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其中一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从社会这一宏观视角来考量,是社会对武术课程教学的要求之一。武术不单只是一种带有大量肢体活动的体育运动,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积淀中孕育了丰富的思想文化。武术课程教学训练实质上就是在弘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也是现代社会对武术课程教学的要求。因此,武术课程教学不能忽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翼。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一方面寄托于“功、套、用”三者有机统一体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授武术课程理论等方式来实现。但是其要包含详尽的可供操作的内容,例如,记忆武术动作的名称以及了解武术动作的具体含义等,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武术课程中。
“一体两翼”要求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选择必须要做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科学性与可行结合、健身性与文化性结合”。
由于武术课程教学的课时有限,我们只选择其中重要的步型动作,长拳中基本的常用单势动作包括“拳、掌、勾”三种不同的手型,“弓、马、仆、虚”四种不同的步型,“冲、贯、勾、推掌”四种不同手法,“蹬、弹、瑞、鞭、勾踢”五种不同腿法以及“摔”、“拿”等动作,体现出“踢、拿、摔、打”四种主要的技法,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选择较基本的1~2种技法。单势动作练习与单势攻防练习紧密结合起来,用套路的形式将单势动作串联起来,然后用同样的形式串联起攻防。最后,适量增加一些应用练习。
本文提出建构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必须遵照“弘杨文化、强调应用、优化套路、突出拳种”的原则。并且要不断地探索开展武术教学的新方法,全面地提升武术课程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