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新生入学阶段的大学英语衔接课程中的应用

2018-11-14 08:02贺铮野
戏剧之家 2018年33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

贺铮野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市 200093)

一、引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从中学课堂到大学课堂的英语课程衔接教学引起了很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教学目标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国际交流的需要。而中学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能力,为大学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而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中学的英语教学在硬件、软件及师资配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考试,而把课堂上听老师讲、学生做笔记、课后做卷子、刷题为唯一学习英语的方法,却忽视了语言首先是交流工具的本质。进入大学后,很大一部分学生依然把一节课学到了多少词汇的用法或语法点作为衡量课堂收获的标准,对大学的英语教学注重文章语篇分析,导入文化背景的模式极度不适应,认为课堂上没有实际收效,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至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因此,做好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的衔接教学工作对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二、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为出发点提出的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由文教授2007年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发展而来。POA所包含的教学理念中的三大原则中首先指出了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及全人教育说。学习中心说是相对于在此之前的“学生中心说”的,它提倡的理念是:产出既是学习的驱动力,也是学习的目标;“学用一体说”指的是课堂上教师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应都以产出任务为起点并与“应用”紧密关联。由此可见,该理论融合了二语习得理论和实践教学,将教学输入和实践应用完美结合,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而且,POA理论体系所包含的教学假设中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及“以评促学”,由于教师能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更好地调整输入内容,设计有效的输出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身不足并主动寻求改进和提高的方法,驱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的兴趣,达到“学用结合”、“以学助用”、“学用相长”的效果。

三、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产出导向法”理念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流程,是实现“教学理论”并且检验“教学假设”的载体。同时,POA教学目标也在教学流程中得以实现。

笔者多年的新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调查反馈表明,大一新生往往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课后自主学习能力不能立刻适应,具体尤其反映在听说技能的的培养和训练方面。中学课堂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及巩固及检测,再加上个别省市的高考取消了英语听力,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仅限于简单的课文朗读材料,根据课文回答问题。而由于大学英语课堂课时紧张,学习内容多且复杂,学生大多一下子不知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配合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

POA有三个教学阶段,即驱动--促成--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立切实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最后运用评测体系检验目标是否实现。

(一)驱动环节。POA学者们认为,驱动环节是在整个教学阶段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因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确立并呈现相应的交际场景,让学生尝试完成难度适中的产出任务,并从尝试中意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性,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大学英语各高校选用的教材不尽相同,但教师基本以“导入--课文学习--课后练习”为框架设计课堂流程。在POA理念指导下,教师将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提炼,以写作或口语任务作为产出驱动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

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版)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Learning a Language”。因此,笔者为本单元设定的产出任务有两个:一是写作,要求完成课后完成一篇题为“Why I like /hate to learn English”的英语文章;二是课堂对自己多年学英语的经验或教训做一个描述。这个主题对同学们是熟悉的话题,而且对于学生实际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所用。相对来说,学生比较容易有产出的欲望。但如何引导学生发言时言之有物,还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教材中Get started部分的问题,大多是”Yes”“No”的非开放性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并不能刺激学生产生足够的表达欲望。因此,在驱动环节中,笔者首先展示一个大约三分钟左右有关学英语狂热的TED演讲,然后以幽默夸张的图片形式展示语言学习的广告以引起学生兴趣,设计两个问题让他们尝试讨论甚至辩论,以挑战学生的产出能力:1.三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精通一门外语的广告,是否真实可信?2.假设你在给学弟学妹们介绍你学英语的经验,你会从哪一方面入手?(或假设你在向学长请教,请他们解答自己学习语言的困惑)。在学生几分钟的分组头脑风暴后,安排各组代表发言交流。在小组和班级交流过程中,学生就会意识到大学英语学习和中学学习的明显差异,认识到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不足,从而去思考语言的本质。

(二)促成环节。促成环节是“产出导向法”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脚手架”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以课文为中心,而是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和学生的产出吻合性较高的输入材料,包括课文内容的音频、译文,甚至教学光盘上的PPT内容,并且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搭建起围绕有助于学生产出的各种教学活动。这些输入材料和活动包括了从语言、内容到结构各层面的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及深化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分组选题后进行课堂展示,最后完成产出。

(三)评价环节。评价环节作为对学生任务产出的总结,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及时了解、也同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为以后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提供实践依据。针对书面的产出成果,由于课堂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往往无法对学生的习作一一当面点评,但可以选择一篇优秀作品及一篇问题相对较多的文章,带领班级学生一起分析学习。而对于课堂展示的口头产出,师生可以共同参与评价。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个评价准则,从内容、语言、形式等方面让学生思考并作出客观评价,并汇报从别人的产出成果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而“产出导向法”在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把学生的“产出成果”作为教学驱动和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有意识地反省自身的不足,去接受更有挑战性的产出任务;并且使他们在产出的过程中,感受到不断提高的成就感,刺激他们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因而对新生阶段的大学英语衔接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