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蒂姆·伯顿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2018-11-14 06:07
电影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巴纳伯顿蒂姆

卫 娜

(河南师范大学 新联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引 言

蒂姆·伯顿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地缘上的优势使蒂姆·伯顿在幼年时期就接触到了好莱坞电影,并对电影这种奇妙的光影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蒂姆·伯顿的童年时期,“黑暗童话”是不二之选,蒂姆·伯顿的父母因忙于工作,经常将他寄养在祖母家中,为伯顿释放活泼叛逆的天性提供了更多可能。在祖母家中,伯顿经常绘制一些“黑暗童话”,如用血液绘制的花朵等,这些内容天真、形式黑暗的绘画呈现出与蒂姆·伯顿年龄不相符合的特质,也展现出蒂姆·伯顿超凡的绘画天赋和另类的想象能力。完成基础学业学习的蒂姆·伯顿进入有迪士尼绘画师学院美誉的加州艺术学院学习动漫创作,在学校学习期间,伯顿就以出色的绘画能力崭露头角,毕业后的他更是直接成为迪士尼动画公司动漫创作团队的成员,负责动画电影基础绘制工作。在外界看来,初出茅庐的伯顿能够获得迪士尼公司的青睐无疑是幸运的,但对于钟情“黑暗童话”的蒂姆·伯顿而言,机械地绘制“美得发腻”的迪士尼动画使他的生活毫无意义。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蒂姆·伯顿大胆地推出了自己首部动画短片《文森特》。贯以黑暗之名的《文森特》虽然未能成功上映,却开启了蒂姆·伯顿的电影之路,也为美国电影的另类审美开辟了新的天地。

自《文森特》以来,蒂姆·伯顿正式投入电影创作之中,在自成体系的另类世界中开辟出独特的电影叙事之路。整个20世纪80年代,他先后创作了《小科学怪人》《甲壳虫汁》《荒唐小混蛋奇遇记》《蝙蝠侠》等影片,其中《小科学怪人》是蒂姆·伯顿执导的首部真人短片,而《荒唐小混蛋奇遇记》则是其执导的首部真人剧情长片,由此蒂姆·伯顿开启了在好莱坞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20世纪90年代初,一部名为《剪刀手爱德华》的影片使蒂姆·伯顿名震好莱坞,在这部影片中,伯顿集编导于一身,充分呈现了其一直以来所追求的“黑暗童话”艺术效果,这部影片也荣获了包括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在内的多个重量级奖项。在整个90年代,蒂姆·伯顿还指导了惊悚动画片《圣诞夜惊魂》、恐怖片《断头谷》以及科幻惊悚片《火星人玩转地球》等优秀作品,逐步在竞争激烈的好莱坞确立了独一无二的叙事风格。21世纪以来,蒂姆·伯顿延续着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的创作方向,以及“黑暗童话”的叙事风格,同时更注重挖掘影片中人物形象的精神世界,由此体现出的令人惊诧的现实批判价值备受业界关注,其中“黑暗童话”的代表之作《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科学怪狗》、书写惊悚世界中的人生悲剧的《理发师陶德》、哥特之风的《黑暗阴影》《吸血鬼猎人》等都成为兼顾艺术价值和商业收益的佳作。在蒂姆·伯顿的影片中,无论是外在形象上的哥特化造型、阴森化处理,还是人物内心世界残酷而柔弱的矛盾呈现,抑或是与现实错位的另类世界中的个体存在,都常常带给观众以超越审美期待的体验。

二、蒂姆·伯顿电影中哥特式人物形象

蒂姆·伯顿深受小说家爱伦·坡的影响,无论是爱伦·坡小说中的哥特之风,还是其中的黑色幽默,都深深地影响着蒂姆·伯顿,在其电影创作中也多有体现。就蒂姆·伯顿电影中的哥特式人物形象塑造而言,鬼怪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蒂姆·伯顿曾表示鬼怪是自己始终喜欢的形象。出于热爱,这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形象在蒂姆·伯顿的想象世界中呈现出非凡的视觉效果和审美品格。经典恐怖片《断头谷》改编自华盛顿·欧文的经典哥特小说《沉睡谷的传说》,以警察侦查无头命案为主线,牵连出了关于“无头骑士”的恐怖传说,影片在血肉横飞的杀戮场景、骑士断头的特写镜头中一步步揭开了连环杀人案的真相。在《断头谷》中,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美国,一位纽约警察克瑞恩来到断头谷小镇调查接连发生的断头命案,在来到小镇之初,坚信科学破案的克瑞恩并不相信关于“无头骑士”的传说。但随着残忍的断头案件接连发生,包括克瑞恩在内的小镇上的所有居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而事实的真相竟然是“断头骑士”真正存在。作为蒂姆·伯顿影片中的经典鬼怪形象,“断头骑士”被赋予了一段阴森血腥的过往经历:曾经在断头谷小镇附近森林中嗜血成性的上尉被砍下了头颅,心生不甘的上尉在死后化身“无头骑士”游走在这片黑暗森林中,骑马执剑砍下小镇居民的头颅。在《断头谷》中,蒂姆·伯顿对于哥特式的人物形象塑造并不止于“无头骑士”。“无头骑士”虽然是断头案的执行者,但在其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同样具有哥特色彩的形象,即断头案的幕后主使,也就是警察克瑞恩女友卡翠娜的继母。卡翠娜的继母为了向卡翠娜父亲范塔索复仇,身为女巫的她拿走了“无头骑士”的头并操控“无头骑士”杀人,将范塔索和他的继承人都杀掉后,将剑锋指向了卡翠娜。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克瑞恩从女巫手中夺走了头颅,拯救了濒死的卡翠娜,而重获头颅的骑士也带着女巫回到了地狱,断头谷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在这部影片中,蒂姆·伯顿塑造了一个在恐怖鬼怪背后更加恐怖的鬼怪形象,鬼怪在身后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深入心灵的惊悚体验。

在蒂姆·伯顿哥特式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吸血鬼这类特殊的鬼怪形象也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影片《黑暗阴影》中,吸血鬼和女巫之间延续两个多世纪的爱恨情仇成为叙事的主线,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爱上了富家公子的女巫,而男女主人公则是被女巫安琪莉卡夺去幸福生活的吸血鬼。两个世纪之前,富家公子巴纳巴斯在儿时与安琪莉卡相遇,作为女仆陪伴在巴纳巴斯身边的安琪莉卡深深地爱着这位风度翩翩的富家公子,直到巴纳巴斯成年后成为科林伍德庄园的主人并迎娶了一位美丽温柔的妻子,女巫安琪莉卡内心的爱转化成了可怕的恨,她利用超自然能力夺去了巴纳巴斯妻子的生命,并将巴纳巴斯变成了永远不会死去的吸血鬼埋葬在地下。200年后,地下的巴纳巴斯苏醒,愤怒而悲伤的他回到了曾经的庄园,不仅所有的至亲都离他远去,庄园也早已破败不堪,面对悲凉的命运,巴纳巴斯开始在绝望中走向杀戮。在《黑暗阴影》中,无论是200年前的女巫安琪莉卡,还是200年后的吸血鬼巴纳巴斯,都是夺去人类生命的鬼怪,但是其血腥杀戮却均指向了热烈的爱,这也是蒂姆·伯顿影片中哥特式人物形象的别样风采。

三、蒂姆·伯顿电影中动漫式人物形象

在蒂姆·伯顿从事电影创作的过程中,对绘画的兴趣和执着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儿时开始绘制漫画的伯顿在读书期间接触动画电影,并在完成学业后以动画电影制作起家,正式踏上了电影创作之路,绘画对于伯顿的深刻影响也体现在其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之中。所谓动漫式的人物形象主义是指在超越现实的科学体系或逻辑秩序中塑造性格较为单一的人物形象,并呈现出令人惊讶的表现风格。在奠定蒂姆·伯顿好莱坞著名导演地位的影片《剪刀手爱德华》中,蒂姆·伯顿就在一种介于现实和超现实的叙事环境中塑造了一个动漫式的人物形象,即男主人公爱德华。爱德华是一个形态怪异的机器人,他具有很强的拟人化倾向,人类的外表、人类的生活习惯,甚至是人类的情感,但他却不具备人类的思维方式,也并不能够真正融入人类的生活,就像他的剪刀手一样,爱德华在人类世界中依然是另类的存在。在爱德华的“父亲”,即一位创造了爱德华的科学怪人过世后,爱德华孤单地居住在远离人群的城堡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使爱德华遇到了胆大并充满爱心的推销员佩格后,爱德华孤单的生活开始改变。善良的佩格将爱德华带回小镇的家中,而爱德华则喜欢上了佩格的女儿金,但金却被爱德华的怪异外表和剪刀手所惊吓,讨厌母亲带回的怪人。在佩格家中,爱德华勤劳地承担着家务,爱护着每一位家庭成员,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金逐渐被爱德华的善良、单纯、真挚所吸引。不仅如此,小镇居民也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沉默寡言的温柔男孩,甚至十分羡慕佩格“捡”获至宝。随着爱德华与金之间感情的升温,金的男友吉姆心生恨意,设置了一系列陷阱丑化爱德华,使他成为小镇居民共同厌恶的对象,吉姆甚至偷偷潜入城堡企图杀死爱德华,然而却在争斗中被爱德华不慎杀死。吉姆的死使爱德华陷入了危机之中,小镇居民围攻城堡试图将另类的爱德华“绳之以法”,为了保护爱人,金向小镇居民宣告爱德华已死,并再也没有与爱德华相见,而爱德华则在城堡中守护着金的雪雕孤独地生活。

在《剪刀手爱德华》中,爱德华不仅具有动漫式的外形,还具有较为单一的并延续始终的性格设定,这种性格设定具有鲜明的动漫色彩,善良单纯的爱德华即使在身陷困境时、失去爱人时也保持着本性,他选择回归孤独来守护纯真,这也是影片赋予爱德华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爱德华是被边缘化的个体,甚至不能被称为完全的人,但正是在这个“另类”身上呈现出的光辉带来了感动心灵的魅力。

四、蒂姆·伯顿电影中悲剧式人物形象

上映于2007年的影片《理发师陶德》是一部限制级影片,影片延续始终的暴力叙事和血腥镜头再次引发评论界对蒂姆·伯顿这位鬼才导演的热议。在这部影片中,蒂姆·伯顿延续了以往影片的黑暗风格,塑造了一位嗜血的复仇者形象,但细读之下不难发现陶德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形象,在这一人物形象身上也承载了伯顿对黑暗社会的犀利批判。在《理发师陶德》中,男主人公陶德本名是本杰明,是一个拥有幸福家庭的理发师,在伦敦与心爱的妻子过着美满的生活。然而,这个普通的幸福之家却在法官的迫害下支离破碎,妻子被法官侮辱后羞愤自尽,女儿成为法官的“新猎物”,而本杰明也被流放海外。数年后,惦念着妻女的本杰明越狱回到了曾经的家乡,但物是人非的境遇使这位原本善良、乐观的理发师变成了杀人机器,化名陶德的本杰明重新经营起了一家理发店,伺机向法官复仇。在仇恨的驱使下,陶德由内而外地“脱胎换骨”——苍白的面庞、深陷的眼圈和夺命的理发刀,而同样嗜血的洛维特夫人的加入进一步推动了陶德走向疯狂的杀戮。在陶德的理发店中,安装了机关的座椅将被陶德一刀毙命的顾客送到洛维特夫人的馅饼店中,成为美味馅饼的原料。在二人疯狂的复仇中,法官以及许多无意走入理发店的顾客也成为“盘中餐”,甚至包括陶德苦苦寻找的妻子。在经历了迫害、失散打击后的陶德妻子已经成为疯女人,为了防止疯女人揭露理发店和馅饼店的血腥内幕,洛维特夫人将其变成砧板上的“肉馅”,后知后觉的陶德在看到支离破碎的妻子后愤怒地将洛维特夫人推入烤箱,在洛维特夫人悲切的嘶吼声中与妻子温情拥吻,寻回了被“埋葬已久”的本杰明。

在《理发师陶德》中,本杰明变为陶德的推动力是现实的悲苦、反抗的无力和人性的冷漠。尽管陶德是一个残酷血腥的杀人犯,但在蒂姆·伯顿的塑造中,人们却无法对陶德深恶痛疾,反而投之以同情的目光,这也是伯顿借助陶德这一悲剧式人物所传递的警示作用和批判价值。

猜你喜欢
巴纳伯顿蒂姆
蒂姆·伯顿定格动画电影中的哥特艺术风格分析
玻璃和镜子
占卜不靠谱——蒂姆丢了一只鸡
圣犬
一次就好威利·伯顿
外星人蒂姆
大笨熊巴纳比
抓住自己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