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文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2018-11-14 23:56
长江丛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家乡新课程传统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

传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国家、民族进行教育的丰富资源,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传统文化”指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主要体现的是新课改的精神,其体现的基本理念分别有:其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其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实际上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弘扬本国、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优良的传统文化本身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吸纳新鲜生动的内容,不断自我充实。就中学语文教育而言,传统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合理有机的渗透,对从根本上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面对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所带来的挑战,中学语文教师要做到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这已是势在必行。因此,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学的基本策略概括如下:

一、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语文是“大语文”,它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所以,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让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使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合理地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感受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乐在其中,有所收获。

二、组织“亲近古诗文”活动,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可以在年级开展“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为学生开列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

我们开展“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旨在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使学生的一些不良思想得以纠正和改正,让学生通过诵读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三、创建“语文与文化”研究性学习平台,提升文化素养

我们要开发《语文与文化》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之所以命名为“语文与文化”,是因为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省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

开发校本课程一定要本着“汇知识之萃,补教材之缺”的学术精神,采用板块专题形式,按照“名著导读”“经典诵读”“传说故事”“美文选萃”的模式设计。还可以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搜集相关资料,再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学校的课题组制订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具体包括教学内容及目标的确定、教学时间及形式的安排、课程评价的方法等。

四、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作为学校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让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经典文集,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饮食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

学校可以开展考察活动,让学生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家乡的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特点等,还可以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我们的母语,现实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语文资源。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从而使学生在经历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规律,发展语文素质。

这种多渠道的教育形式,可以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

[1]盛群力,等.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魏书生.语文教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3]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王德俊.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王晓辉.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家乡新课程传统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