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片《孔雀》的视觉审美内涵

2018-11-14 05:14陈良雨
电影文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顾长卫伞兵高家

杨 洋 陈良雨

(燕京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1)

一、顾长卫与《孔雀》

《孔雀》是顾长卫作为导演的银幕首秀,但事实上,顾长卫在独立执导影片之前,曾以摄影师的身份参加过多部优秀影片的创作。早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期间,顾长卫就十分关注电影中的光线运用和色彩构成,毕业后在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工作经历也给顾长卫的电影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顾长卫先后担任《海滩》《大明星》《神鞭》《红高粱》《孩子王》《菊豆》《霸王别姬》《姜饼人》《骚动》《纽约的秋天》等影片的摄影师,其中《红高粱》中朴素而又不失震撼力的镜头运用使顾长卫被中国电影界所熟知。凭借先后出品的《红高粱》和《孩子王》,顾长卫也确立了自身在中国影坛的地位。《姜饼人》是美国导演罗伯特的作品,同时也是顾长卫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节点式作品。凭借在多部优秀作品中的出色表现,顾长卫揽获金鸡奖、奥斯卡金像奖、夏威夷国际电影节、金马奖的最佳摄影奖及提名,在20世纪末便获得了“中国第一摄影师”“世纪百位杰出摄影师”的美誉。凭借深厚的摄影功底,顾长卫在本世纪初开始尝试独立执导影片,投身“时代三部曲”的创作之中。在《孔雀》之后,其执导的《立春》和《最爱》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上映。三部表现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生存环境中不同个体的成长的影片均在业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影片《孔雀》是顾长卫执导的首部影片。这部上映于21世纪初的影片将叙事背景置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北方小镇之中,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城镇的社会文化氛围依然处在相对封闭保守的状态之中,改革开放浪潮影响更多的是青年一代内心萌动的价值观,而对小城镇的现实生活模式和集体思维观念的影响尚不深入。在新思想与传统生活、开放与保守的交锋中,高卫红等青年一代的成长始终伴随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这一看似平常、实则波涛暗涌的成长历程也成为《孔雀》的叙事焦点。在《孔雀》中,围绕高卫红、高卫强、高卫国三个高家青年的成长历程讲述了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在三个故事中,随着叙事视角的转换,容纳了许多其他人物,而这些人物都在三个青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总的来说,高家长女高卫红是贯穿始终的主线人物,她在成长过程中与现实的对抗、内心世界的冲突也是影片所凸显的重点。可以说,从高卫红这一人物形象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在新旧时代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青年时光和命运写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文艺的复苏,怀旧题材的文艺作品逐渐自成一派,在电影艺术领域,承载怀旧情结的影片也不胜枚举。可以说《孔雀》既不是开创怀旧先河之作,也绝不会是怀旧影片的收山作品,这部影片之所以在艺术价值、现实价值乃至商业价值层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为怀旧影片中的经典之作,其主要原因在于该片强大的视觉表现力和丰富的审美内涵。世界电影大师巴赞曾发表过关于电影创作的经典言论,“将时间涂上香料,免于时间腐朽”。《孔雀》正是凭借其丰富而独特的表现手法给特定时空下的叙事涂上了不朽的“香料”,使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能够产生回溯时空、与过往相遇的代入感。细腻的拍摄手法和独具一格的表现方式使《孔雀》饱获赞誉,该片一举揽获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金熊奖提名;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最佳女配角等奖项。本文将从镜头运用和色彩运用两大方面,解读影片《孔雀》所传递的视觉审美内涵。

二、《孔雀》中的镜头美

在丰富的摄影经验积淀中,顾长卫在《孔雀》中对镜头的把控,通过镜头语言传递出的丰富审美内涵可圈可点。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故事情节和镜头语言均为影片表意的重要环节,不同导演的镜头语言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总的来说,顾长卫的镜头语言风格主要以写实、沉稳、冷静为主,在大量长镜头的运用中,体现了影片中独具个性化风格的镜头美。长镜头是指30秒以上的单镜头,相比于拼接剪辑而成的镜头来说,长镜头能够保持叙事和环境的完整性,利于展现影片中现实的多个层面和深层结构。就典型好莱坞影片来说,镜头的长度平均为8秒钟,通过快速而丰富的镜头剪辑来强化视听刺激,这种镜头语言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消费时代的审美需求。相比之下,在顾长卫的电影中,快速剪辑几乎无处可寻,大量的长镜头成为影片叙事语言的核心,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以及独特的视觉表现力使顾长卫的长镜头毫无堆砌之感,反而能够引导观众进入一种更加平静、更加自在的状态之中,在心灵深处产生热烈的碰撞。毫不夸张地说,长镜头已经成为影片的重要特征和吸睛之处。

在《孔雀》中,片名“孔雀”的所指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观赏以及个体对自身的审视,而这种“看”都是通过镜头语言传递出来的。在影片中顾长卫运用长镜头反映时代风貌,体现主人公追逐梦想到回归现实的历程,同时体现出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孔雀》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中,高家小儿子高卫强始终是故事的讲述者,每一段故事的开篇都以高家五口人在走廊里吃饭的镜头为开端,这三个固定的长镜头配合高卫强的旁白均延续了15秒钟的时间,机位固定的长镜头将观众带入故事的发生年代中,并在故事伊始就奠定了客观、冷静的叙事基调。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城镇中,计划经济的影响力在现实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封闭的城镇环境、相对贫乏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保守的价值观也通过固定的长镜头呈现而出。在体现高家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打煤球的片段运用了近3分钟的固定长镜头来展现,房前堆放着一排排打好的煤球,高家五口人翻动、搅拌的动作清晰可见,在突下暴雨时,慌乱地找塑料布盖煤球、用砖头围住煤堆等情形均细致地呈现在银幕之上。在没有一句对白的长镜头中,高家的日常生活得到客观的呈现,同时相对拮据的家庭生活也通过长镜头得到了体现。此外,在高母发现丢钱后哭泣的场景,高卫国替姐姐买《性知识手册》时遭遇售货员白眼的场景中,固定机位拍摄的长镜头也体现出高家的生活状态以及高家所在的小城镇的时代风貌。

在三段相对独立的故事中,高家女儿高卫红始终是出镜率最高的人物形象,她几乎与影片中的其他角色均有关联,也可以说《孔雀》更多的是以高卫红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现叙事。就高卫红这一形象而言,理想与现实的纠葛始终是其成长的关键词。现实中的高卫红是幼儿园的阿姨,但高卫红理想中的自己却是一名潇洒的伞兵。在应征伞兵失败后,高卫红无法接受在小城镇中从事一份卑微工作的现实,开始“疯狂”地守护自己的梦想——用自行车拖着降落伞在小镇街道上奔驰。在呈现这一“疯狂”之举时,影片采用了长达3分钟的运动长镜头的方式进行拍摄。所谓运动长镜头就是运用推拉摇移等方式完成一段运动中的长镜头拍摄。运动长镜头不仅应用在了影片前半部分高卫红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还贯穿了高卫红梦想产生及破灭的全过程。通过无剪接的长镜头的运用,影片传递出了更加真切的成长历程,传递出了更加真实的关于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体验。在影片接近尾声时,在弟弟高卫强的故事中,姐姐高卫红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却上演了关于自身理想终结、回归现实的重要戏码——偶遇了曾经开启自己理想的男伞兵,这一重要的故事片段在影片中以固定长镜头和运动长镜头综合运用的方式进行呈现。从姐姐高卫红与弟弟高卫强提着菜筐走在小街上开始,到高卫红意外发现街对面的男伞兵并独自过街来到男伞兵面前,镜头由全景逐渐拉至近景,并固定在男伞兵的身上,此时透过固定长镜头所呈现的男伞兵再无昔日蓬勃的朝气与希望,而是成为一个面容邋遢、着装随意、行为粗俗的中年男人,在商店前一边吃包子一边带着儿子等妻子采买日用品。在长两分三十多秒的长镜头中,我们还看到了高卫红与男伞兵之间的“交流”,当高卫红带着曾经理想的热情面对男伞兵时,男伞兵所表现出来的漠然、木讷姿态通过长镜头得到了放大式的展现,理想远去,回归现实过程中的无奈、冷静、抗争、失望等复杂的情绪自然流露,为影片中的主线故事画上了平静而不失震撼力的句点。

三、《孔雀》中的色彩美

色彩在具有自然属性的同时还具备社会属性,在人类社会中,不同的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心理学意义和文化内涵,在电影创作中,色彩更是被赋予了丰富的隐喻价值和象征意义。总的来说,红、黄等暖色调的色彩更多承载着积极的象征意义;而黑、白、蓝等冷色调的色彩则传递着相对平和甚至是消极的意义,同时色彩的饱和度和明暗程度也对其象征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明亮的天蓝色更多传递着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意义,而明亮度较低的灰蓝色则更多代表着古朴和凝重。

在顾长卫的电影创作中,明亮度与饱和度较低的冷色调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与其影片整体较为朴素、冷静、怀旧的叙事风格相得益彰。在《孔雀》中,灰色成为贯穿始终的主色调,从小镇的整体图景到小镇中的街道、房屋以及主人公生活工作的房间、工厂、学校等场景设置中都大量运用了灰色。灰色的大量运用奠定了《孔雀》的怀旧基调,同时也传递着压抑、无奈等情感,衬托着主人公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心境。《孔雀》不仅在场景设置中大量采用了灰色,在人物形象塑造中也运用了灰色,在缺乏沟通的家庭中,高卫红、高卫强是“灰色”的,在缺乏理解和包容的工厂、学校中,高家兄妹也是“灰色”的,而这里的“灰色”则指向了一成不变的古旧生活,隐喻着高卫红等人绝望、无奈、悲凉的心境,同时也与影片蓝色、红色、白色等其他色彩形成对比;彰显这些色彩的象征意义奠定了基础。

在《孔雀》中,蓝色、红色的运用在灰色为基调的视觉环境中十分鲜明,不同明暗程度与饱和度的蓝色、红色运用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较为灰暗的蓝色多用在人物的着装上,此时的蓝色代表着保守与传统;较为明亮的蓝色则与纯白色一同运用在了降落伞上,代表着高卫红的梦想、希望以及青年一代的积极生活状态;再比如同样鲜艳的红色在影片的不同场景中也呈现出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高卫红与“干爸”拉琴跳舞时,手风琴上的红色代表着“亲情”以及高卫红对于这种温暖情感的渴望,欢送伞兵场景中的大红花、高卫红结婚时的红色装扮则体现出一种与环境极不和谐的侵入感,毫无喜悦之感,反而呈现出一种浓烈的悲凉感。在影片中,不同色彩在不同场景中均蕴含着丰富的语义功能。

四、结 语

在《孔雀》中,固定长镜头和灰色调的大量应用无疑体现了顾长卫电影创作的独特风格,这种大胆的特立独行也使《孔雀》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审美内涵,加之推拉拍摄手法和不同色彩的跳跃式汇入,使影片呈现出了朴素叙事中克制而不乏味的视觉冲击力,丰富了影片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象征意义。影片结尾部分的孔雀开屏具有点睛的意义,固定长镜头中的多彩孔雀不仅集成了影片的视觉表现特点,也直指影片的核心内涵,就像片尾的孔雀在高家兄妹离开后才开屏一样,人的成长也是一个无须他人欣赏、只须自我绽放的过程。

猜你喜欢
顾长卫伞兵高家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赴七里张家塆村采风有感
老高家黄酒:非遗传承 北派典范
听话的伞兵
伞兵,就要从天而降
锦旗献给国土人
顾长卫电影中的悲剧意蕴
顾长卫导演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贾樟柯和顾长卫电影的长镜头调度之比较
新中国第一代女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