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口技,常人脑海里会不自觉地闪现清人林嗣环的《口技》,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却能展现出火灾时那“百千人大呼,百千人哭,百千犬吠”的紧张场面,让人如身临其境。在老北京有一位“善口技者”,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传承人牛玉亮。口技在上古时期就有了,那时候猎人为了狩猎,人们经常会模仿猎物或者猎物获取食物的声音来诱惑它们,为了保护自己也会模仿动物天敌的声音来驱赶有危害的动物……
口技最早起源于战国,史书明确记载了公元前298年“孟尝君夜闯函谷关”的口技故事。作为表演艺术,口技成形于宋代,宋人《杂记》中记有“学乡谈”和“百鸟鸣”的口技表演趣闻。到了清代,口技已列为“百戏”之一,从单纯模拟某一种声音,发展到能同时用各种声音,串组成一个故事。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之后,观众以听为主,因此又俗称“隔壁戏”。如今的口技除了单纯仿声外,还增加了许多表情、肢体动作的表演,观众既听又看,实际上已从“隔壁”幕后走向了台前。这种现代的口技表演形式就发端于牛玉亮的师爷尹士林先生。
“我师承周志成先生,周先生是尹士林老先生的弟子,也是我国口技界的重量级人物。”牛玉亮说,“我小时候喜欢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也爱模仿。但那会儿不知道还有专门学口技的。直到我工作后,跟着武汉杂技团去上海表演,才认识了我师父周志成和师叔孙泰”。
拜师学艺后,牛玉亮下了苦功夫,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到郊外,倾听、模仿各种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比如同样是鸟叫,画眉鸟声音浑厚,百灵鸟灵活婉转,如果没有亲自去听、去感受,是不可能学得像的。”牛玉亮说,“1958年,我在芜湖演出时,就曾跟着一只黄莺学了整整8天。口技模仿的声音来自真实的生活,要想学好口技就必须走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学习大自然”。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口技的痴迷,再加上模仿天赋和勤学苦练,牛玉亮在口技界声名鹊起。但他并不满足于继承前辈的技艺,他要有自己的“牛氏”口技绝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生物教授讲课说,鸟的发声是用鸣管,可在吸气与呼气时同时发声。他仿佛找到了灵感,通过仔细研究鸟的循环发声原理,反复练习,最终成功地研究出了循环发声、循环呼吸的方法,并用于表演,使口技的气源和声域都比从前更为宽广。不仅如此,他在口技的表演形式上也不断创新,注重表演的情节性和故事性,还将口技与沙画、相声、诗朗诵等结合起来,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
牛玉亮的口技表演不仅惟妙惟肖,而且富有神韵,讲究“声有韵,韵传神,神化艺,艺有情”。他在北京大学“国是论坛”讲课时说:“学口技不是为了学声音,学声音就太俗了。我给很多国家的领导人表演过口技,让口技登上了大雅之堂,光靠声音的模仿是不行,你还得会表演,要惟妙惟肖,以假乱真,恰如其分。”形神兼备,这是牛玉亮的艺术追求。
最让人叫绝的是牛玉亮在北京为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祝贺生日时演出的口技。当他模仿到两条狗打架时,国王带来的两条小白狗听见了口技表演的声音紧跟着就真的打起架来,当场引来雷鸣般的掌声。“学口技,不单要学狗叫、猫叫,还得理解它们,知道它们叫声的意思。”牛玉亮如是说。
牛玉亮的口技表演还多次走出国门。“我师父和师叔走遍全球70多个国家,可以说是带着口技艺术走遍世界。”牛玉亮骄傲地说。作为弟子,牛玉亮两次访问美国,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被当地观众称作“一种不可思议的东方艺术”;他还曾为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表演口技,口技的魅力使老布什总统开怀大笑,不断称赞并合影留念。牛玉亮在斯里兰卡访问演出的时候,时任斯里兰卡总统的贾亚瓦德纳看了口技表演后非常高兴,走上舞台拉着他的手,对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说:“一定要请牛玉亮先生为我们培养两个口技演员。”
当神奇古老的东方神技再次震惊世界时,各种名利纷至沓来,各种诱惑也摆在牛玉亮面前。美国一家演出公司的老板曾极力劝说牛玉亮留在美国发展,并许诺给他专辟一个演出场所,再把家眷接来。但牛玉亮婉言谢绝了,他说“口技是中国的,我是中国人,根在中国。”
口技演员基本要求要牙齿整齐,吐字清楚,一定保护好牙齿,如果牙齿掉了就会漏气。口技演员最重要的就是嗓子,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一入这一行从此再也不能碰烟碰酒,烟酒刺激声带。其次,不能吃太干的食物,呼吸很重要,口技演员一口气吐60秒算刚刚及格。
牛玉亮说,还要苦练蜡头功,蜡头是口技中模仿鸟叫方法,这要将蜡烛放到离嘴一寸的位置,模仿鸟叫而且蜡烛不被吹灭,只这一个基本功牛玉亮就练了很多年。
牛玉亮出生在北京高碑店,打小就喜欢模仿各种动物声音,他还记得小时候总到通惠河听知了叫,在水坑里听蛤蟆的叫声……
直到牛玉亮十六岁看到师父演出后非常着迷,托了人找师父拜师,老师见了牛玉亮先看他的牙齿再听他的唇齿发音,之后对牛玉亮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拜师成功牛玉亮心里高兴,但是要迈出第一步却要几经周折。
牛玉亮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好说不好做,当时住在大杂院,人口密度大,所以不能在家里练功,怕吵到邻居,正是贪睡的年纪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人少的地方练习口技,等牛玉亮练功回来邻居们才刚刚起床,冬天脚被冻的没有知觉,夏天喊到嗓子发炎,扁桃体红肿,就用点盐水漱漱口继续练习。
牛玉亮与鸟交朋友,1958年牛玉亮去芜湖演出,每天6点去公园练功。有一天,一棵大树上有一只黄莺叫声非常好听,牛玉亮就跟着学,学得像鸟就跟着叫,学得不像所有的鸟都不叫了,小鸟也在观察牛玉亮是不是善意的。鸟很容易受惊,学习鸟叫,观察鸟的时候自己必须是静止的,不然小鸟就走开了。学了一阵子,牛玉亮学的越来越像了,小鸟在他头顶飞来飞去。牛玉亮走的时候,坐汽车路过了公园,看见鸟老师还在树上等他,他说心里很难受,现在表演《百鸟争鸣》的时候,常常能想到这位好朋友——鸟老师。牛玉亮说口技演员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为了模仿蛤蟆叫,半夜出去听蛤蟆的叫声,蚊子的叫声在耳边响,他浑身被蚊子咬得像起了痱子一样。学蛤蟆叫的同时,把蚊子的叫声也学会了。牛玉亮为了学鸡叫去农村,去了农村后老乡问他知道多少种鸡的名字,会学几种鸡叫,他回答:知道公鸡母鸡,大鸡小鸡,老乡摇头,最后他把很多种鸡的声音都学会了。
2011年,口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牛玉亮担起了传承人的担子,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他先后建立了“北京传承口技教研室”和“中国口技兄弟”演出团队,举办了全国首届少儿口技普及班,又走进北京多个院校办讲座。